-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挠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评价掌侧入路治疗挠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 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 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120例挠骨远端骨折患者,筒单随机分 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掌侧 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背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 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 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试验组患者采用掌侧入路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 者取全麻或臂丛神经局部麻醉,仰卧位,患肢外展,常规止 血带止血,前臂完全旋后置于手术台上。于前臂远端做一切 口,经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间隙进入,桡侧屈腕肌向尺侧牵 拉,桡动脉向桡侧牵拉,显露旋前方肌,剥离部分肌肉,显 露骨折断端。扩大切口超过腕横纹,切断部分腕横韧带,纵 向牵引橇拨复位,尽量使挠骨远端长度和骨折面恢复平整, 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和下尺挠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将塑形 的T形钢板置于桡骨远端掌面,通过拉力螺钉将钢板固定于 桡骨。透视检查骨折复位和关节面情况良好后,依次由尺侧 至挠侧、由远及近固定锁定螺钉。将皮瓣向挠侧牵拉显露桡 骨茎突,将弧形钢板贴附于挠背侧,植入锁定螺钉,再次透 视确认无螺钉进入关节腔。被动活动腕关节,检查固定的稳 定性并排除螺钉误入关节间隙的可能。确认无异常后修补旋 前方肌,逐层缝合切口。
对照组患者采用背侧入路手术治疗,患者选择桡骨远端 背侧入路,自腕背Lister结节向近端延伸80 mm左右。向 桡侧牵拉到合适位置后切开部分关节囊,充分显露桡骨背侧 关节面及骨折断端。探查掌侧的碎骨块,骨折复位,清洗消 毒,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等),术后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 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变化情况(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掌 屈、背伸、旋前、旋后、梭偏、尺偏、握力、榜骨短缩、关 节面骨折块台阶)。腕关节功能按照Garland与Werley评分 标准,从残留外观畸形、患者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并发症 等方面综合评价评分,具体为:优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 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表 2)。
2.3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 (5. 5±2. 4)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8. 2%;对照组患者 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5?10个月,平均(7.2±2. 7)个月, 骨折愈合优良率为69. 2%;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优良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两组患者术
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对照组患者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为19. 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x 2=5. 09,P0. 05)(表 4)。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好发于老年女性,多为间接暴力致伤 [5-6]。临床类型主要包括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屈曲 型骨折(Smith骨折)、巴尔通骨折(Barton骨折)。骨折远 端可以向背侧或桡侧移位[7-8]。对于骨折移位比较大或粉 碎性骨折等,通常保守治疗不能达到复位的目的,且很容易 出现骨折的畸形愈合,故临床上多建议采用切开复位治疗 [9-10]。临床医师根据患者骨折移位的不同,采取经掌侧或 者背侧手术治疗[11-12]。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稳定骨 折类型中,多数骨折粉碎较严重,其中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患者比较多。而背侧皮质在压应力的作用下,粉碎、压缩等 损伤严重,对于背侧入路手术定位有很大的干扰,且很容易 合并背侧软组织合页及伸肌腱的鞘管的完整性,容易出现术 后软组织损伤,术后功能锻炼也受到影响[13-14]。而且在 挠骨远端背侧放置钢板,会影响背侧的解剖结构,很容易破 坏拇长伸肌腱的骨性管道结构[15]。
本研究结果发现,掌侧入路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均优于 背侧入路组,临床疗效显著,与陈昌红等[16]的研究相近; 研究还发现,掌侧入路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明 显优于背侧入路组患者,且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与背 侧入路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掌侧入路组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说明经掌 侧入路治疗挠骨远端骨折相对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较 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术后的早期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 余建文等[17]的研究发现治疗的优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