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超越》有感——教会学生关注·了解·欣赏.docVIP

读《中国超越》有感——教会学生关注·了解·欣赏.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中国超越》有感——教会学生关注·了解·欣赏 高二(3)部 曾美玲 很早以前,听过一句话,至今记忆尤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然科学,一打就跨;如果没有人文科学,不打自跨。“人文科学”是什么?其实是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特性的传承。 当我们国家跻身综合实力世界排名第二的时候,我们已经越来越不缺少科技的顶尖人才。据统计,2011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第一次超过美国,占全世界的1/4;《自然》系列期刊发文量,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首次超越东京大学,居亚太第一名;《自然》2014年载文:2012年中国将其1.98%的GDP用于研发,刚好超过欧盟28个成员国1.96%的总体比例。 那我们缺少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要求移民?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又有多少留学生像钱学森一样以学成报效祖国为目标呢? 我们缺少的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你知道,在过去30年里,假如你生活在中国,你的财富可能增加三五倍,假如你移民美国,你的财富可能因为赶上金融危机而缩水四分之一;如果你知道,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南部,美国政府救灾毫无章法,新奥尔良市顷刻成为犯罪和死亡之都,而中国政府面对多次重大灾难救援及时、得力,你还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谁来告诉中国的青年学子,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迅速崛起的伟大时代和机遇?是我们,受学生敬仰、崇拜的老师。一直以来,我们引以为傲的是,多少个学生考取了名校,多少个学生成为社会精英。传递知识,是教师的责任,传递民族特性,则是教师的另一种责任。这是一份潜移默化的工作,是一份知易行难的工作,也是一份不彰不显的工作。如何履行我们的这份责任呢? 古代书院的对联说得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曾经历过知识界埋头故纸堆的明清时代,龚自珍称其为“万马齐喑”。埋头刷题的教学楼又何尝不是“万马齐喑”呢? 有时候,学生缺少的是“仰望星空”,看浩瀚宇宙的星云变幻,看广袤世界的风云跌宕,也看腾飞中国的步步超越。学生“关注了”才会明白,世界在变,时代在变,中国在变,变得更加强大。当走出国门时,他们才可以昂首挺胸说自己是中国人;当与国外交流生攀谈时,他们才可以自豪的告诉外国友人,中国多美多强,台湾是中国的;当国外丰厚的薪酬诱惑他们时,他们才可以豪不犹豫的拒绝说我要留在中国,这里才是我的故乡。 学生需要这份“关注”,而“关注”却是多角度的,关注日本人的教科书,你会发现日本侵华是“东亚共荣”,关注美国人的好莱坞,你会发现拯救世界的永远是美国人,而关注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作品,你会发现未来世界的主角都是中国人,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生们如何“关注”?需要我们引导,引导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用不容辩驳的事实告诉他们中国的正在崛起,在全球金融危机和重大灾难面前中国制度的行之有效,用动之以情的民族情怀告诉他们家国天下,国家不强,哪有家庭幸福感,用晓之以理的忧患意识告诉他们国家的危机与困境,以及他们肩负未来的责任。 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何以承受如此美好的“中国梦”?曾几何时,我们有富强和多元文明的盛唐时代;曾几何时,我们有印着“封建”烙印的古代法治秩序;曾几何时,我们有孔孟时代传承的“五常”之诚信精神和仁义(友善)之风;曾几何时,我们有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敬业)信念;曾几何时,我们有“精忠报国”(爱国)的岳母典范。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才是未来“中国梦”的源泉,将要搭建未来“中国梦”的青年学子需要了解这些。只有“了解了”才会理解“中国梦”的美好,只有“了解了”才会油然而升民族自豪感,只有“了解了”才会明白肩负的责任。我们的教育需要为民族文化保留的一席之地不应该仅仅是在语文、历史的课堂上,应该是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在畅游名山大川的旅途上,在阅读经典的畅快中,在校园的文化墙上,在班级的宣传栏中,在学生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里,更是在他们的心里。 怎样教学生爱国?首先,要教会学生懂得欣赏。欣赏中国财富的成倍增长,欣赏指点江山的大国气慨,欣赏气势恢宏的阅兵礼,欣赏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当他们从小跟随父母远赴法国观赏埃菲尔铁塔和美国自由女神像时,他们可曾已经惊叹过故宫的宏伟和长城的巍峨,可曾拜谒过我们的中山陵,武汉的学子是否知道“辛亥红楼”的真正意义。对海外游羡慕不已的孩子们是否意识到脚下这片土地孕育着多少神奇,你是否用心去欣赏过它的神奇。不懂得欣赏,哪来的自豪,没有民族的自豪感,谈何爱国? 在物质因素的横刀夺爱之下,家庭内部的情感都难以维系,更何况对国家的爱,太宏观了。从小处着手,也许可以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从培养对家乡的情感开始吧。有多少走出中学校门的孩子能够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校友娴熟的推介湖北历史文化,有多少湖北学子不羡北上广,怀揣建设家乡的梦想,又有多少湖北籍成功人士深情回报家乡?不屑一顾的是家乡的

文档评论(0)

wangx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