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常见的脑干损害综合征.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常见的脑干损害综合征.ppt

延髓损害: 9 Babinski-Nageott综合征(延髓被盖部综合征) 描述:1902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Babinski报道 病灶:疑核、弧束及其核、舌下神经核、三叉神经脊束及其核、 小脑下角、前庭外侧核、脊髓丘脑束、网状结构和锥体束 症状:同侧咽、喉及舌肌麻痹,舌后1/3味觉消失,同侧面部痛温 觉消失,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伴眩晕、呕吐和眼球震颤, 病侧对侧分离性感觉障碍,伴肢体偏瘫,同侧 Horner综合 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及面部少汗); 病因:椎动脉或脊髓前动脉闭塞、炎症、延髓空洞症和多发性硬化。 内侧纵束综合征(Bielschowsky-Lutz-Cogan syndrome、 Lhermitt syndrome、 One-and-A-Half syndrome) 1921年Lhermitt报道1例嗜睡性脑炎合并眼球水平运动障碍的患者,命名为核间性眼肌麻痹; 1923年Lutz根据会聚功能是否受累,分为前、后两型; 1950年又有学者将其称为内侧纵束综合征(Medial longitudina fasciculus syndrome, MLF); 1956年Cogan又根据是否合并脑干受累的其他体征,分为前、中、后三个亚型; 1967年Fisher报告1例右侧桥脑被盖部病变合并核间性眼肌麻痹的患者,将其称为一个半综合征。 前型(中脑型) 病灶位于中脑段的内侧纵束,使外展旁核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联系受到破坏: 1 病灶侧眼球呈外斜位,随意性内收活动受限; 2 病灶对侧眼球外展活动正常,但伴有外展时单眼 的眼震; 3 双眼会聚运动可正常,亦可受限; 4 病灶侧眼球反射性内收活动正常,如进行冷水灌 注试验,可引出眼球内收运动。 后型(桥脑型) 病灶位于桥脑段的内侧纵束,使外展旁核与外展神经核之间的联系中断,临床表现为: 1 病灶侧凝视麻痹:双眼均向病灶对侧注视; 2 病灶侧眼球外展活动受限; 3 双眼会聚运动正常; 4 病灶对侧眼球内收活动正常,但伴有内收时单 眼的眼震; 5 病灶侧反射性外展活动正常,如进行冷水灌 注试验,可引出眼球外展运动。 One-and-a-half syndrome 较大的累及内侧纵束与同侧桥脑侧向注视中枢的病变均可引起一个半综合征。 发生向病变侧的水平注视麻痹,再加上向对侧作水平注视时内收动作的麻痹,只剩下向对侧水平注视时的外展动作,引起这种少见情况的病因有脑干梗死或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等。 病情可能会有自然的改善,但无特殊的治疗。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桥脑损害 2 Foville综合征(脑桥内侧部综合征) 描述:1858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Foville报道 病灶:锥体束及内侧纵束 症状:a 核间性眼肌麻痹下型 b 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 c 对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运动 神经元性麻痹 病因:血管病和肿瘤 桥脑损害: 3 内侧丘系、锥体束和内侧纵束综合征 病灶:内侧丘系、锥体束和内侧纵束 症状:a 对侧肢体深感觉障碍 b 其他同Foville综合征 桥脑损害: 4 Raymond-Cestan综合征(桥脑被盖部综合征) 描述: 1903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Raymond报道 病灶:结合臂、内侧丘系和内侧纵束 症状:a 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b 对侧肢体本体感觉障碍 c 核间性眼肌麻痹下型 d 可有同侧面神经麻痹 病因:肿瘤或血管病 桥脑损害: 5 Millard-Gubler综合征(脑桥外侧部综合征) 描述: 1855年由法国医师Millard 报道, 其后Gubler又有相继报道 病灶:外展神经、面神经及其核和锥体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