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市场中期票据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docVIP

银行间市场中期票据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行间市场中期票据信用利差的影响因 素研究 李合怡贝政新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摘要: 基于Longstaff和Schwartz的公司债定价模型,从信用风险度量的角度对我国 中期票据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波动率、 无风险利率、利率期限结构的斜率等结构化模型变量对中期票据信用利差产生显 著的影响,但基于低频数据的流动性衡量指标在模型中不显著。引入宏观、发行 主体和债券构成要素等因子后的冋归结果表明:产出指标、债券评级与信用利差 负相关;债券新増供给量、久期及发行主体的权益乘数与屮期票据的信用利差正 相关。 关键词: 中期票据;结构化模型;欧式卖岀期权;信用利差;银行间市场;银行信用; 货币政策; 作者简介:李合怡(1989—),女,江苏南京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博士研究 生,从事金融研究; 作者简介:贝政新(1952—),男,上海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博士生 导师,从事金融研究。 收稿日期:2013-10-28 Research on the Determinants of Medium-term Notes Credit Spreads in China Inter-bank Bond Market LI Heyi BEI Zhengxin School of Business, Soochow University; Abstract: Based on structural model of corporate bond credit spreads, this paper estimate MTNs5 credit spreads from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perspective. The result shows that:structural model factors show sig nif ica nt pos itive correla tion to cred it spreads. Through the empiriccil analysis,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MTNs duration, credit rating,bond supply, company s operating leverage are considered. We find output target, bond rate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credit spreads;while bond newly increased supply, Iongperiod and the equity multiply rmmber of issuing entity arc pos itivcly related to the cred it spreads of medium 一 t erm notes. Keyword: medium-term notes; structural model; European put option; credit spread; interbank market; banking credit; monetary policy; Received: 2013-10-28 2008年4月,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屮期票据(以下简称屮票)这一创新 品种,在随后的几年间,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现已成为银行间最大的信用债 品种。中票通常采用循环发行的方式,融资期限以三至五年为主,其发行机制灵 活、信息披露透明,极大地拓宽了企业的育?接融资渠道,丰富了债券品种和期限 结构,对各类融资主体具有较大的吸引力[1-2] o 随着我国信用债市场的蓬勃发展,监管部门对信用债发行门槛和担保要求也趋 于放松。中票的发行采用注册制,在市场认可的情况下,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 企业均可发行。由于门槛的降低和担保条件的弱化,投资者对信用债发行主体的 信用资质关注度不断提高,作为判断信用债相对价值、衡量风险收益水平最重要 的指标 信用利差也成为投资者和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信用利差是指信用债 到期收益率与同期无风险债券到期收益率Z间的差额,这一部分的超额收益作 为对投资者承担违约风险的补偿[3-9]。 一、相关文献回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用利差成为国际金融学术研究的前沿,在信用风险的研 究基础上,信用利差的内涵、计量、分析方法得到不断拓展。自1974年Merton 将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引入信用风险定价后,关于信用利差的研究便 开始大量涌现IlOlo (-)公司债定价的结构化模型与简约化模型 结构化模型认为债券的价值依赖于公司价值。Merlon最早提出了期权定价的思 想,并将公司权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