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体”到“有机统一体”:
“体”的转义与回归
李 立
内容提要 “结构”是“文体”范畴的重要因素,但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其实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批评大
多都很重视作品的结构。在谈及作品的结构时,西方的文论家常常使用“organicunity”(有机统一体)这个观
念,中国古代的文论家则往往使用“体”这个范畴,并且两者都把作品的结构看成是如同人的身体、生命般的
完整存在。可见“体”和“organicunity”在“结构”这一层面上可以沟通。尽管如此,“体”与“organicunity”仍然
有着原初的分歧。“organic”经历了从工具、机械到生命、器官的词义演变,并且这整个过程一直都处在科学
的、理性的视野之中;而“体”的源与流则始终贯注着盎然的生命力,充盈着“近取诸身”的原始诗性智慧。可
见两者又可以相济互补。在这个意义上,“体”的内涵应该进行一次现代性的转换,亦即转向“结构”这一新
义,并与西方文论中的“结构”观点以及“organicunity”概念相互赠答。而事实上,“体”的原始意涵本来就有
“结构”之义,所以“体”的现代性转换其实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回归。
关 键 词 “体” “organicunity”(有机统一体) 结构
②
“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也是一系 结构是各因素的融合、统一。” 换言之,如果说
列合成词术语的“词根”。对于文学作品之“体”, “文体”表征的是文学作品的整体存在,那么“结
亦即“文体”,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它的三层内 构”就是这种整体性得以完成的保证。可见“结
涵———“体裁”(文类)、“体势”(语体)和“体貌” 构”是“文体”范畴中的重要层面。在这个意义
(风格),却似乎忽略了作为“结构”的“体”。而当 上,“体”的内涵可以而且应该进行现代转换———
人们为将“文体”翻译成 genre或 style而人言言 当“体”获得“结构”这一项释义时,它不仅可以与
殊、聚讼纷纭时,却好像也忘记了作为“结构”的 西方文论中的相关观点及概念发生深层关联,更
“体”或许与西方诗学观念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 加可能成为连接东方诗径与西方理路的枢纽。
徐复观先生曾指出:“均调与统一……是文学的
东“体”西“体”,其理攸同
生命,而文体正是表征一个作品的均调统一
———重视文学作品的结构
①
的” ;进而又说:“文体必待结构而后能完成其统
一性、均调性。……结构是统一的,故亦谓之 古今中西的文论家大都很注重文学作品由各
‘体’,由此可知结构在文体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个部分通过连贯的配合以及协调的组织而最终获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关键词研究”(项目号:12&ZD153)的阶段性成果。
188
从“体”到“有机统一体”:“体”的转义与回归
得的那种整体性,并且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应当 这个术语的翻译也借用了人体的部分,或译为肌
像人的身体、生命体那样,各种因素有机地融合在 质、纹理),艾伦 ·泰特在《论诗的张力》中由“外
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活生生的整体。 延(extension)—内涵(intension)”创造出的张力
1.“organicunity”与文学作品的结构 (tension)概念,都涉及文学作品各因素的协调与
西方的文学批评在论述作品的结构时常常使 统一;而布鲁克斯的名著不仅直接以“诗歌结构
用“有机统一体”(organicunity)这个观念,并且形 研究”作为全书的副标题,“精致的瓮”更加成为
成了一种“文学有机论”(organicism)。 了“新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对形而上学构建方法的历史批判和逻辑再造.pdf
- “出场学”作为一种“中国学派”何以可能.pdf
- “村转居”社区的治理模式.pdf
- “大写的艺术”:贡布里希对黑格尔艺术史观的批判.pdf
- “法的一般性”之要求与实践功能研究.pdf
- “法治经济”的理论解读.pdf
- “公共理性”的现代性反思与建构.pdf
- “宫崎史学”的东西交通视野.pdf
- “共同体论”与“儒教社会主义论”———以谷川道雄、沟口雄三的“公”“私”言说为中心.pdf
- “红儒”与“原儒”马克思主义与儒家的关系.pdf
- 从“图像证史”到“图像即史”——谈中国神话的图像学研究.pdf
- 从“脱嵌”到“再嵌”的张力及困境——个体化视角下的单亲贫困母亲生命故事分析.pdf
- 从“叙事”到“在场”——论安克施密特史学理论嬗变及其意义.pdf
- 从《和林兵马刘公去思碑》谈起——元代和林地区行政机构管窥.pdf
- 从单一到双向:中外文论对话中的话语权问题.pdf
- 从德国范式看公众史学争议的起因、进程与影响.pdf
- 从发展道路到社会质量:社会发展研究的范式转换.pdf
- 从发展社会学到转型社会学发展研究学科范式的新探索.pdf
- 从宏观统治权力到微观规训权力——马克思与福柯权力理论的当代对话.pdf
- 从经验到体验:现代西方哲学的彻底经验主义走向.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