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沙江寨子村滑坡坝堰塞湖沉积及其 对昔格达组地层成因的启示 徐则民
金沙江寨子村滑坡坝堰塞湖沉积及其
对昔格达组地层成因的启示
徐则民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系,昆明,650500
内容提要: 金沙江干流右岸寨子村滑坡后缘与前缘高差 638 m,滑坡体积约 2. 5 × 108 m3 ,曾诱发严重的滑坡堵
江事件,左岸坡残留滑坡坝顶面高出江面 118 m,方量约 180 × 104 m3 。寨子村滑坡坝堰塞湖沉积沿江连续分布长度
46 km,平均宽度 2. 6 km,对金沙江干流及其支流的追踪使得堰塞湖沉积平面上呈现树枝状结构。堰塞湖沉积分布
于 1180 ~ 1500 m 标高之间,主要由纹层状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及粉细砂构成,偶夹砂卵石层,以水平层理为主,粉
细砂层中见有小型交错层理,湖相沉积特征显著,而树枝状平面分布格局进一步证实其形成于堰塞湖环境,属于典
型的昔格达组地层。大部分昔格达组地层应形成于滑坡坝堰塞湖,堰塞湖成因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昔格达组地层 的露头区平面形态、埋藏特征、与冲积砂卵石层之间的成生关系、对河流的高度依赖性、不同地区昔格达组地层之间 的沉积规模差异及空间离散性。
关键词: 滑坡; 滑坡坝; 堰塞湖; 第四系; 昔格达组
山区河流下切到一定程度后,岸坡往往会以崩
塌及滑坡等方式( slump) 大规模集中性失稳并形成 堵塞河道的滑坡坝。如果滑坡坝在短时间内溃决, 滑坡事件对岸坡夷平与河流下切进程的阻滞将是有
限的,而如果滑坡坝能够稳定存在数百、数千年甚至 更长时间,滑坡坝、坝前堰塞湖及堰塞湖沉积对岸坡 夷平与河流下切进程的影响,尤其是对所在区域地
貌演化的影响就可能是显著的、深远的。
岸坡 失 稳及滑坡堵江事件 ( landslide-damming events) 在山区流域十分常见,但能够稳定存在 1 年 以上并形成堰塞湖沉积的滑坡坝则相对较少
( Antognini et al. ,2002)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受 到滑坡坝体积与高度、堰塞湖库容及流域面积等方 面因素( Korup,2004) 的共同影响,作为天然坝类型
( Costa et al. ,1998) 之一的滑坡坝无法保持长时间 稳定。此外,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有些滑坡坝 可能曾经存在过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也曾在坝
前堆积相当厚度的堰塞湖沉积,但由于溃坝后的后 期侵蚀,往往只残留初始平面分布面积较大的堰塞 湖沉积,而无法确定已被完全或严重侵蚀的滑坡坝
因此,曾经形成堰塞湖沉积的滑坡坝的实际数量应
该大于目前人们已经识别出的数量。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金沙江、雅砻江、安 宁 河、大 渡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区断续分布有一套主要由粉
砂、粉 土、粉质粘土及粘土构成的新生代湖相沉 积———昔格达组。对于昔格达组地 层 的 成 因,不 同 学者之间一直存在争议,分歧主要集中在湖泊类型 方面。已经提出的成因机制主要有“冰湖沉积”( 袁
复礼,1958; 第四纪冰川考察队,1977) 、“河—湖— 沼泽相沉积”( 地质部四川省地质局第 一 区 域 地 质 测量队? ; 王 思 敬 等,1990; 张 岳 桥 等,2003) 、“断 陷
湖泊沉积( 正常湖相沉积) ( 张宗祜,1994) ”及“泛湖 沉积”或称“统一的晚新生代古大湖盆沉积”( 蒋 复
初等,1999; 王书兵等,2006; Kong et al. ,2009 ) ; 陈 智梁等( 2004 ) 提 出 大渡河泸定昔格达组属于堰塞 湖沉积,但由于缺少堰塞湖沉积的关 键 证 据———滑 坡坝,这一成因机制并未被人们普遍接受。事实上,
在包括泸定昔格达组在内的西南地区昔格达组地层 中,大 部 分都应属于滑坡坝堰塞湖 ( landslide- dammed lake) 沉积。
金沙江寨子村巨型古滑坡发生于云南省丽江地
的位置 ( Reneau
et al. ,1996,Trauth et al. ,1999 ) 。
注: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编号 U1033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编号40772189 ) 的成
果。
收稿日期: 2011-04-10; 改回日期: 2011-07-15; 责任编辑: 章雨旭。
作者简介: 徐则民,1963 年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教学和研究。通讯地 址: 650500,昆明市呈贡大学城,昆 明 理 工
大学建工学院土木系; Email: abc5100@ 188. com。
地 质论 评2011 年676区永胜县涛源乡寨子村与
地 质
论 评
2011 年
676
区永胜县涛源乡寨子村与大 路底之间的金沙江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