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刘向新序》、‘说苑》中的节士形象初探                                                    引言 
 七百八十四章,号日《说苑》,皆可观。臣向昧死。”1刘向抱着一种昧死以进谏的心 
 态编撰《新序》《说苑》,目的就是把它们当作谏书。 
     我们今天把《新序》、《说苑》作为一类文学作品来看待,研究者大多认为其中的 
 故事具有一种小说的性质,这两部书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都显示出一定的文 
 学价值。特别是《新序》、《说苑》中大量鲜明的节士形象及其蕴含的文化意蕴,更值 
 得我们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 
     一、节士形象的基本内容 
     本文以《新序》、《说苑》为研究基础,其中《新序》中的《节士》、《义勇》两卷 
和《说苑》中《立节》一卷集中记载了众多有关节士的故事,是本文的研究重心。这 
三卷中有些人物如国君之予(王子),严格来说不属于士。但他们的言行体现了士阶 
层所倡导的道德理想,特别鲜明地彰显了士的节操,故而本文将其纳入节士讨论的范 
 围。下面先对《新序》、《说苑》的基本情况做一下简介。 
     1、《新序》、《说苑》的材料真实性问题及思想倾向 
      《新序》原书三十卷,到北宋时已经残缺不全。曾巩整理校订为十卷,后来《新 
序》以十卷流传。从编撰体例看,今本《新序》十卷,计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 
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两卷,各卷章数不一。《说苑》二十卷,包括君道、臣术、建 
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 
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各一卷。两部书都是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编撰, 
每一卷都有一个中心的议题,并编排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所不同的是《说苑》 
 的每一卷的卷首作者会开门见山的点明本卷所要表达的义理。 
    刘向在《说苑》、《说苑》中有很多的材料取自上古自西汉的诸多史事,其材料的 
真实性广泛地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并有很多人提出质疑。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 
  “观刘向对成帝,称武、宣行事,世传失实,事具《风俗通》,其言可谓明鉴者矣。 
及自造《洪范》、《五行》及《新序》、《说苑》、《列女》、《神仙》诸传,而皆广陈虚事, 
多构伪辞。非其识不周而才不足,盖以世人多可欺故也。呜呼!后生可畏,何代无人, 
而辄轻忽若斯者哉!夫传闻失真,书事失实。盖事有不获己,人所不能免也。至于故 
1赵善诒:‘说苑疏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637页 
                                     2 
 刘向《新序》、‘说苑》中的节士形象初探                                                 引言 
 为异说,以惑后来,则过之尤甚者矣。”1他指出两部书存在“广陈虚事,多构伪辞 
 的缺点。《四库全书总目》中也对二书中的史料不实作了归纳。“以今考之,春秋时事 
 尤多,汉事不过数条。大抵采百家传记,以类相从,故颇与《春秋内外》、《战国策》、 
太史公书互相出入。高似孙《子略》谓,先秦古书,甫脱烬劫,一入向笔,采撷不遗。 
至其正纪纲,迪教化,辨邪正,黜异端,以为汉规监者,尽在此书。固未免推崇已甚。 
要其推明古训,以衷之于道德仁义,在诸子中犹不失为儒者之言也。叶大庆《考古质 
疑》摘其昭奚恤对秦使者一条,所称司马子反在奚恤前二百二十年,叶公子高、令尹 
子西在奚恤前一百三十年,均非同时之人。又摘其误以孟子论好色好勇为对梁惠王, 
 皆切中其失。’’       “叶大庆《考古质疑》摘其赵襄子赏晋阳之功孑L子称之一条,诸御已 
谏楚庄王筑台引伍子胥一条,晏子使吴见夫差一条,晋太史屠馀与周桓公论晋平公一 
条,晋胜智氏后阖闾袭郢一条,楚左史倚相论越破吴一条,晏子送曾子一条,晋昭公 
 时战必5一条,孔子对赵襄子一条,皆时代先后,邈不相及。又介子推、舟之侨并载 
其龙蛇之歌,而之侨事尤舛。黄朝英《缃素杂记》亦摘其固桑对晋平公论养士一条, 
  《新序》作舟人古乘对赵简子。又楚文王爵饶一条,《新序》作楚共王爵苏。二书同 
 出向手,而自相矛盾。殆捃拾众说,各据本文,偶尔失于参校也。2余嘉锡先生认为 
材料的真实性并非刘向关注的重点,“夫一书有一书之宗旨,向固儒者,其书亦儒家 
者流,但求其合乎儒术、无悖于义理足矣,至于其中事迹皆采自古书,苛可以发明其 
意,虽有违失,固所不废。譬之赋诗断章取义,要在读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耳。 
3余先生持论甚公,本文着重于节士形象、刘向气节观和艺术塑造手法的研究,故对 
  《新序》、《说苑》的史料真实性问题不做过多的纠缠。 
     自《汉书·艺文志》后大多数的公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