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柳宗元山水诗的思想感情和独特风格.docVIP

浅论柳宗元山水诗的思想感情和独特风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柳宗元山水诗的思想内涵和独特风格 娄底新化 汉语言文学 本科 0943001265328刘国平   【摘 要】柳宗元由于其独特的政治遭遇经历以及个性等原因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山水诗。他的山水诗饱含了其内心强烈的感情,流露出多种复杂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从柳氏山水诗中寓含的各种感情感受到他的山水诗所体现的那种孤寂忧愤的心境,他的山水诗在表面上看似淡泊闲静,其实潜藏了诗人痛苦的感情和抑郁情怀。他的这类诗歌中的意象大多是幽冷、峭拔、凄清的事物,形成了一种清幽冷峭的独特风格,因而区别于其他山水诗诗人的诗作,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柳宗元;山水诗;贬谪;孤寂;悲愤;清幽冷峭 前言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山西河西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世称柳河东、柳柳州。贞元九年(公元792年),柳柳州21岁,与刘禹锡等三十二人同登进士第,是年其父柳镇病逝于长安,这对他来说是悲喜参半。贞元十年(794年),应考博学宏词科,未中。这一年他迎娶时任礼部郎中杨凭之女为妻,又是一悲一喜。贞元十四年(798年),中博学宏词科,为集贤院正字。十七年,柳宗元自集贤院正字调任蓝田尉,由京官下放郊外任职。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参加王叔文等人领导的政治革新,因最终失败而遭贬谪 ,先贬邵州刺史,还未赴任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编制之外的闲官,不被人看重,更加之他有罪在身,因政治压力和对环境的不适应而苦闷异常,在此期间柳宗元开始大量创作山水诗文,尤其是写出如《与崔策登西山》、《溪居》、《构法华寺西亭》、《渔翁》、《夏初雨后寻愚溪》、《雨晴至江渡》、《江雪》等许多山水诗歌。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宪宗下诏召柳宗元回长安,但是不久又再贬至比永州更加偏远的柳州,就任柳州刺史。他在那里创作出很多描绘柳州独特山水风貌的诗篇,例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登柳州峨山》等。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宪宗大赦天下,下诏召柳宗元回京,然而诏书未达,柳氏就病逝于任所,时年47岁。纵观柳宗元短暂的一生,真可谓是命途多舛,仕途坎坷。他在诗中寄情山水,寻求慰藉,形成了其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一、柳氏山水诗的思想内涵 柳宗元的诗歌创作在数量上并不多,今存163首,《全唐诗》存其诗四卷,山水诗在他的诗歌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成就也最为突出,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其山水诗的创作大都是遭贬之后在永州和柳州所作,诗人遭贬后,常常寄情于永州、柳州的自然山水之间,但这些诗篇并不是对自然山水景观纯客观的描摹,而是与他的山水游记一样,寄托了他的感情,他的理想和他的悲愤不平之气,因而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这些山水诗大多数又是抒情诗,而这些感情反映在山水诗中,就成为其山水诗独特的个性特征。 柳宗元山水诗的思想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孤独寂寞之感 放逐永州是柳宗元人生的转折点,在永州他担任的是司马之职,实际上是一个闲职。而且,由于居住条件的简陋和自然环境的恶劣,其母卢氏半年之后又病故,这对从小就依偎母亲身边的柳宗元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加之,被贬官之后孤身在外,身边无人倾诉,被贬之地的荒远偏僻和文化习俗的差异,无不让柳宗元产生强烈地孤独寂寞和抑郁之感。例如下面这首诗: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表面上看这是一首观赏月夜景色的诗,前两句点题,中四句写景,最后两句抒情作结。但仔细领会却耐人寻味,诗人抓住静夜中所听见的各种事物进行描写:竹根下泠泠的水声,远处山泉的声响,山鸟的鸣叫,坠叶的繁露,表现了环境的空寂,从而反衬出诗人谪居生活中孤寂与抑郁的情怀。结尾“寂寞将何言”一句,既指出诗人自己无话可说,又可指没有说话之人,这就更加能反映出诗人贬谪之后的处境与心境。 (二)悲愤不平之气 柳宗元始终在为实现“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寄许京兆孟客书》)的政治理想而努力,永贞革新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这一目标的无法实现,柳宗元怀着极大的热情从事政治革新,却无端被贬,甚至被新立之君视为威胁,从朝中要员突然沦落为罪囚,从理想的巅峰跌落到了失望的谷底。在贬谪生涯中,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济世理想,政治失意的悲愤以至“嘻笑之怒,甚乎裂眦;长歌之哀,过乎恸哭。庸讵知吾之浩浩,非戚戚之尤者乎?”(《对贺者》)。柳宗元的悲愤之情就隐含在山水诗作之中,诗人借凄冷幽峭的山水来抒发内心的悲愤,使得他的山水诗歌隐藏了一份悲愤不平之气。正如他在《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中所说:“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试看他的著名的《江雪》一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诗描写了一个大背景:千万群山中众鸟飞尽,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