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背腧针疗法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背腧针疗法讲解.ppt

谢谢观赏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胃仓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胃脘痛,腹胀。②小儿食积。③水肿。   肓门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腹痛,便秘。②痞块,乳疾。      志室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小便不利,水肿,③腰脊强痛。   胞肓 定位: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①尿闭,阴肿。②腰脊痛。③肠鸣腹胀。  秩边 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背部经外奇穴   定喘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 5寸。 主治:哮喘、咳嗽、肩背痛。 胃院下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   夹脊 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 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痞根 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 5寸。 主治:痞块、腰痛。 腰眼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 5寸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十七椎 定位:在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崩漏、月经不调。 腰奇 定位:在骼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 主治:癫痛、头痛、失眠、便秘。 穴位的主治规律 (一)共同点 1.穴位的局部主治作用 2.穴位所在经脉和相应脏腑主治作用 (二)不同点 1.华佗夹脊穴:胸夹脊1-3主治上肢疾患及胸部疾患,如上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症以及咳嗽、气喘、胸痛等;胸夹脊4-7主治心脏疾患; 胸夹脊8-10主治肝胆疾患,如肝区痛、胆绞痛、胆道蛔虫等症;胸夹脊11-12主治脾胃病,如胃痛、呕吐、呃逆。 胸11-腰1夹脊穴主治腹部疾患,如腹胀、肠粘连、阑尾炎、肠炎等,以及大腿根部痛;腰2-5夹脊穴主治腹部及下肢疾患,如下肢疼痛、腿软无力、瘫痪、腰痛。 2.背俞穴主治相应脏腑的疾病和膀胧经经脉病变。 3.督脉穴位调节相应脊髓节段的病变。 针刺操作 1.选取穴位并准确定位。 2.穴位常规消毒。 3.选取相应长度(1-2寸)一次性针灸针进针,破皮后,以得气为度。 (1)腰背部督脉经穴位:直刺1-1. 5寸。 (2)华佗夹脊穴:直刺1-1. 5寸 (3)背部膀胱经脉(第12椎以上)穴位:斜刺0.5-0. 8寸;腰部膀胱经穴位:直刺0. 5-1寸。 4.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每隔10分钟捻针1次。 5.出针时缓缓将针捻转退至皮下后再出针,出针后以消毒干棉签压迫针孔。 适应症 1.背部疾病病变:如脊柱病变、背部肌肉病变以及脊神经病变。 适应症 2.脏腑疾病:如心俞治疗心脏病变和神志病变。肺俞治疗肺系疾病。 适应症 3.相应经脉病变:如肾俞治疗后头痛。 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疾病 2.局部有皮肤溃疡或瘢痕。 禁忌症 3.背部除督脉和华佗夹脊的穴位不宜深刺。 4.孕妇的腰部穴位慎用或禁用。 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在《灵枢·本脏》曰:“视其外应,以知内脏,则知所病矣”。司徒铃教授经过50多年来临床实践,发现当脏腑有病时,在相应的背俞穴出现阳性反应区、反应点和反应物。 诊断方面 通过观察背俞穴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变异等反应现象,可以据此分析推断属于某一经脉的病变与疾病性质。 诊断方面 如在肝俞、脾俞穴位处出现形似指甲大小淡暗红色反应区,并在这个阳性反应区中出现灰白色粟粒样小点,稍突出于表皮,圆形略带光泽,压之不褪色,同时用手按压第9-11胸椎旁近肝俞、脾俞处,病人有一种特殊感觉传导胃院区,并觉疼痛有所减轻的阳性反应现象 治疗方面 1.在腰背部局部病变,采用附近穴位进行治疗。如背部带状疱疹,在疱疹附近穴位针刺治疗。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在疼痛部位取穴(阿是穴)或附近取穴,如肾俞、大肠俞等。 治疗方面 2.按经脉所过治疗疾病。如头部或下肢病变,根据病变部位所属经脉,选用腰背部相应经脉穴位,脊椎病变选用督脉穴位等。 治疗方面 3.根据脏腑辨证,选用相应的背俞穴治疗。如心脏病选用心俞、肝病选取肝俞等。 治疗方面 4.穴位的横向治疗作用。如华佗夹脊除了局部治疗作用,还有相应神经节段调节作用。 治疗方面 5.某些背部穴位的特殊作用。如大椎退热,命门温肾,大杼治疗骨病。 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一)督脉背部穴位 大椎 定位: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