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足底传感器 足底传感器的步态分析系统(德国INFOTRONIC-深圳儿童医院),如图所示。 红外发射标志点 红外发射标志点的步态分析系统(英国CODA)如图所示。 步态分析系统 通常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摄像系统:在同一空间、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一组带有红外线发射源的红外摄像机,以及能粘贴在待测部位(一般为关节部位)的红外反光标记点;②测力台:用以测量行走时地面支撑反应力;③肌电遥测系统:用以观察动态肌电图;④计算机处理系统:调控以上三组装置同步运行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这种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参数和图形,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作出全面的结论,特别适用于科研工作,但因价格高昂,目前难以普及应用。 运动学参数 运动学参数是指运动的形态、速度和方向等参数,包括跨步特征(步长、支撑相、摆动相、步频、步速等)、分节棍图、关节角度曲线、角度-角度图等,不包括引起运动的力的参数。 上述参数的录取是通过将光标贴在患者髋、膝、踝等部位,让患者在指定的实验通道上行走,安排在两侧的多个摄像机上的频闪观测系统发出红外线照射在光标上,此时红外线被反射回来而被摄像机录下。光标被摄取和记录下的运动轨迹即形成分节棍图;走路时的关节运动角度可通过分节棍图测出,绘成动态曲线即得出关节角度曲线;将某一关节得伸屈角度用“+”字坐标得纵坐标来表示,将另一关节的伸屈角度用“+”字坐标的横坐标来表示,然后将同一时间上两关节的活动角度在坐标上定出相应的点,并将各时间的点相连即得出角度-角度图。在仪器分析中,其数据由电脑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或打印出来。 动力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是指专门引起运动的力的参数。常用的主要是地反应力的测定。地反应力是指人在站立、行走及奔跑过程中足底触及地面产生作用于地面的力量时,地面同时产生的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人体借助于地反应力推动自身前进。地反应力分为垂直分力、前后分力和侧向分力。垂直分力反映行走过程中支撑下肢的负重和离地能力,前后分力反映支撑腿的驱动与制动能力,侧向分力则反映侧方负重能力与稳定性。测定时在实验通道上设有测力台(简称力台),患者步行时足踏在力台上即可将力的垂直分力、前后分力、侧向分力等测出,并可绘成曲线。 肌电活动参数 为观察步行中下肢各肌肉的电活动,在相应的肌肉表面涂上电极胶后固定皮表肌电图电极,引线通向挂在患者腰背部的小型肌电发射器上。在固定在室内的肌电图机旁设有专门从发射器接受电波的天线和前置放大系统,将接受到的肌电讯号送入肌电图机进行放大和记录,通过反映步行中肌肉活动的模式、肌肉活动的开始与终止、肌肉在行走过程中的作用、肌肉收缩的类型以及和体位相关的肌肉反应水平,分析与行走有关的各肌肉的活动。 能量参数 步行中能量的消耗用每分钟消耗的千焦尔表示,在步态分析中还需要同时用气体分析仪分析气体中含氧量的变化。由于步行同时进行气体分析较麻烦,加上在次极量运动水平上氧耗与心率有线性关系,而测心率远较进行气体分析简单,因此Burdett等建议用生理能耗指数(physiological cost index, PCI)为指标来估计能耗。 生理能耗指数 生理能耗指数等于步行时心率减去静息时心率,然后除以步行速度(m/min)。PCI越大,表明步行能耗越大。 测PCI的具体方法:先让患者取坐位休息10 min,测出基础心率,然后让患者沿每圈长25 m的8字形路线走10圈,测定完成每圈所需的时间(min)和每圈之末时的心率(beat,b),走完后仍坐下休息,测心率直至返回基础心率,如不能返回则测在10 min时的心率,并以后两者中的最低者为静息时的心率;将每圈距离除以走完每圈所需时间即得出每圈的速度,求出10圈的平均速度即为步行速度;求出10圈末心率的平均值即为步行时心率,这样就可计算出PCI了。正常成人PCI平均为0.35 b/m,范围为0.2 ~0.55 b/m;青少年为0.35(0.15~0.65 b/m)。 谢 谢! 正常足和异常足在站立时的受力区别 正常足站立:文献指出,人体重心的高度在第1~3骶椎,且在骨盆中心。 早期的足部生物力学认为,站立时足底的跖骨头M1,M5和跟骨为三个负重点并构成一个受力平面,如左下图所示。而现代的足部生物力学认为,站立时每一个跖骨头均承重,如右下图所示。在单足支撑期时,是一只脚承担全部体重,此时足跟受力占去一半,跖骨头M1占去了另一半的?即,而另一半的?由M2~M5四个跖骨头均布受力各占。 正常足和异常足在站立时的受力区别 异常足站立:先从足跟相对地面的位置来看,如下图所示为左脚后足的三种情况,自左至右为:跟外翻、跟垂直和跟内翻。 当跟外翻时(图中的左图)距下关节是被打开,着地时的体重W是被地面支反力N和水平力F所平衡。很显然N>W,可见距下关节承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