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织病理】 皮损内表皮基底层无黑素细胞,周围处黑素细胞异常增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后天性脱色斑、呈乳白色、周边色素沉着带,无自觉症状可诊断。 与单纯糠疹、花斑癣、特发性点状白斑、无色素痣鉴别。 【治疗】 光疗法 氮芥乙醇 自体表皮移植 糖皮质激素 泛发性、进展期皮损:泼尼松5mg/次,3次/日,持续数月。局部应用皮质激素制剂,皮损内注射。 第二节 黄褐斑 【病因】 日光、避孕药、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种族、遗传等可引起。 【临床表现】 好发于女性、中青年。 皮损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对称分布于面颧部、颊部,呈蝴蝶形,晒后颜色加深,冬季减轻。 无自觉症状。 【治疗】 病因处理。 内用大剂量维生素C。 遮光剂,如5%二氧化钛霜。 脱色剂:3%氢醌霜,3%过氧化氢溶液等。 化学剥脱剂:三氯醋酸。。 20%壬二酸霜能可逆性抑制酪氨酸酶。 中药。 第三节 雀斑 雀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色素沉着病。 【临床表现】 皮损为黄褐色或黄棕色斑点,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为3-5mm,数目多少不一。 对称分布,见于面部颈部、手背、前臂伸侧及肩部。 无自觉症状。春夏重,秋冬轻。 【组织病理】 黑素细胞数目未见增多,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增加,在基底细胞内黑素颗粒数量增加。 【防治】 避免日晒,需外搽遮光剂。 外用脱色剂。 液氮冷冻,皮肤磨削术。 第四节 黑变病 黑变病是好发于中年女性,发生在以面部皮肤为主的灰褐色沉着病。 【病因】 不明确 接触有光敏作用物质,如:焦油、化妆品。 维生素B缺乏,分泌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好发于面颈,少数可累及上胸和臂部。 初起为红斑,后变为网状排列,可融合成片,皮损为灰紫色或紫褐色色素沉着斑,境界不清。分三期:炎症期、色素沉着期、萎缩期。 日晒后有瘙痒感,发展至一定程度后稳定,无自觉症状。 【组织病理】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真皮乳头和乳头下层黑素大量增加,较多嗜黑素细胞。 【治疗】 避免接触焦油等光敏物质。 局部3%氢醌霜。 内用复合维生素B,大剂量维生素C。 【病因】 尚不完全明了。 遗传、情绪、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的脱发斑,脱发区的头皮是正常的。 进展期:脱发斑渐增大,边缘处头发松动。毛发下段逐渐变细,如惊汉号(!)样。 静止期:脱发斑边缘的头发不再松动,多数3-4月后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有新毛发长出,初为细软色浅的绒毛,继之长出黑色的终毛。 【临床表现】 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病程可持续数年 严重者可全秃、普秃。 【鉴别诊断】 假性斑秃 男性脱发 梅毒 【治疗】 去除诱发因素。 对精神紧张、焦虑给予镇静剂。全秃、普秃患者可给泼尼松30-40mg/d,1-2月后逐渐减量维持。 皮损范围较小者,激素局部注射、外涂。 外用促进皮肤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毛发生长的药物,如2%敏乐啶溶液。 光化学疗法。 第五节 雄激素源性脱发 又名早秃,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报道不同,其遗传特性需在雄激素作用下才表现出来。 【临床表现】 多见于男性,常在20-30岁发病。 从前额两侧的鬓角部,或从头顶部,或两处同时开始脱发。 头发逐渐细软、稀疏、脱落。皮肤光滑、毛孔缩小或遗留少量毳毛,枕部及两颞部仍保留正常的头发。 【临床表现】 女性发病较晚,表现为头顶部头发稀疏。 【治疗】 缺乏有效疗法。 2%敏乐啶溶液外搽。 头发移植。 保法止(非那雄胺)为5α-还原酶抑制剂。睾酮通过5α-还原酶变为双氢睾酮。 第六节 多汗症 【病因】 系异常的生理反应,局部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 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 服用大量糖皮质激素。 【临床表现】 局部多汗: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常始于儿童或青春期,25岁后常自然减轻。常伴有末稍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发紫。 全身性多汗:皮肤表面常湿润,阵发性出汗。 【治疗】 病因治疗:有精神情绪因素者可选用谷维素、溴剂等。 局部外用收敛性药物,2%-4%甲醛溶液,5%明矾复方硫酸酮。 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颠茄。 中医中药 第七节 臭汗症 分全身性臭汗症与局部性臭汗症,以腋臭和足臭为常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小汗腺分泌的汗液导致全身性臭汗症。 顶泌汗腺导致局部臭汗症。 【临床表现】 腋臭,青春期发病。 足臭 【治疗】 清洁卫生, 局部臭汗症外用具有收敛、止汗、消毒、杀菌作用的药物,如:2%-4%甲醛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腋臭手术 黄金微针 破坏汗腺组织 移除汗腺所在部位组织 对整个皮下脂肪层进行刮除 脂肪层刮出/切割 优点:疗效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51∕T 2764-202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规范.pdf VIP
- 投标技术服务方案.docx VIP
- 2025年度国产AI芯片产业白皮书.pdf
- 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工作实施方案.pdf VIP
- 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择偶理论的比较分析.pdf VIP
- Unit6Whenwasitinvented?SectionB3a-SelfCheck课件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2.pptx VIP
- 《基础工业工程教学资料》课件.pptx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03D705-1:电热采暖、伴热设备安装.pdf VIP
- 量子力学课件 (全套完整课件)(完整版).ppt VIP
- 倍力桥ppt课件完整版.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