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的探讨p.pdf

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的探讨p.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事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给员工及其家庭带来了灾 难,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课题。现针对习惯性违章 原因,以及如何杜绝谈一些初浅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由三个因素决定: (一)行为者对违章行为后果的追求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M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 O 机就越强烈,发生违章行为的可能就大。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C . 1、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 G 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 N 行没有 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 O 造成事故,就是因为偶尔违章没有发生事故导致了一些违章行为演变成了一种 L “工作经验”而 埋下习惯性违章的祸根。 U H 2、取巧心理。在远离公司的班组、仓库或野外的工作现场,因路途较远, Z 或操作中有重复性操作内容。一些工作人 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嫌来回麻烦, . 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 W W 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 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 作的违章行为。 W 3、逐利心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 网 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 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龙 4、偷懒心理。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多 筑 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 愿意认 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 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 是由于存在这 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现场监督环节形 同虚设。 (二)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 技术 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 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公司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 事故中,不少就是站长、班组长等技术骨干违章违纪造成的。分析违章者的违章 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逞能心理。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 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还有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等,按规 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实设备,但是自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