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城融合导向下次区域统筹路径探讨
——以东莞东部为例
占思思,盛鸣
摘要:东莞“市-镇”两级的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充沛的活力,但也带来了各自为战,重
复建设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东莞通过产业政策倾斜、重点平台建设等方式逐渐打破这一局面,东莞
模式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演化,逐渐由“诸侯经济,各自为政发展”向 “以点带面,市级平台建设”以及
“次区域统筹一体化”建设演变。强调区位相邻,生态相依,文化相似的镇街一体化发展,以经济区引领
行政区,以功能区统筹行政区。在东莞模式演化升级的过程中,东部片区是最早碰到 “市-镇-村”三级园
区脱节窘境的区域,成为东莞模式的缩影地区和典型地区。通过对东莞东部片区的实证研究,以产城融合
为视角,探讨东部 “市-镇-村”三级园区发展过程中各自面临的问题与诉求,从体制整合、功能优化、空
间统筹三个角度提出探索东莞次区域统筹发展路径。
关键词:经济区统领行政区,产城融合, “市-镇-村”三级园区,园镇互动
东莞市是全国仅有的五个不设县区的“直筒子市”,由32个独立的镇街组成。在1986 年
升格为地级市后,取消了县 (区)一级行政单位,由地级市直管到镇,形成了市镇 (街)两
级行政架构。同时,东莞市向各镇街大胆简政放权,形成高效、精简的行政体制,尤其在经
济发展上给予各镇街充分的自主权。
1东莞扁平化管理体制模式及演变特征
“扁平化”行政体制,既是东莞发展的活力源泉,又是发展瓶颈。在依赖外来要素阶
段,东莞以镇街为发展主体,实行 “扁平化”的行政体制,政府层级少,行政效能高,镇街
活力度较高,镇域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但在发展要素渐失的阶段,“扁平化”管理体制无法
协调各政府间复杂的利益分配,各镇各自为政,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造成整个土地资源浪费,
降低土地利用效能。
1.1 阶段1:诸侯经济,辉煌而又问题丛生的东莞模式
从东莞的行政体制而言,以“市-镇”两级政府构成的扁平化的行政体制在全国而言具
有特殊性,是构成“东莞奇迹”的重要体制保障。在分权化的发展趋势下成为全国研究与借
鉴示范,扁平化的发展为东莞先行一步构筑网络化的空间、多主体的实施主体奠定的基础,
是东莞发展活力的源泉之一,对激发和释放镇街发展动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东莞 “市-镇
两级政府”管理体制中,市政府层面直接掌控重大项目审批、城市规划编制、国土房地产管
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镇政府更多偏向社会事务管理。在规划编制、审批,重大项目引
进等方面均有市政府统一管理,而市一级下辖32个镇街,对于多头绪鞭长莫及。
图1 “扁平化”与 “等级化”管理体制对比
1.2 阶段2:以点带面,“半生不熟”转型期的东莞模式
随着过去十来年市政府对基础设施、环境大力投入,东莞城市面貌已有较大改变。在新
路径的探索下,新东莞模式中,市政府已逐步改变过去 “弱政府、弱市强镇”的面貌,市级
财政的投入力度更偏重市级园区建设,尤其在松山湖、生态园等点状地区投入上百亿资金建
设园区以期带动周边镇区发展。通过 “四位一体”(莞城、松山湖、生态园、同沙)建设辐
射带动周边镇街发展,探索富有生命力的新东莞模式,尤其有效利用既有城区、园区与镇区
资源促进 “市-镇”两级双赢。
在此发展过程中,正逐步扭转传统的东莞“市-镇”事权划。由此,通过市级财政投入,
打破城市的均质化发展特征,财政投入逐渐向重点地区进行倾斜。对于这些重点发展地区的
选取,从市本级统筹相邻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多选取的是两镇或多镇交接的区域。例如,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2001)、东部工业园 (2003)选取的是常平等四镇交接区域,东莞生态
园 (2007)选择的是东坑等六镇交界的“三不管地带”(污水汇集区、垃圾堆积区)。在市级
财政投入下,市级园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在产业集聚带动上与预期仍有
一定差距。
图2 东莞市重大功能区分布图
1.3 阶段3:经济区引领行政区,新东莞模式进阶
如何打破镇域经济的弊端,区划调整曾经被视为唯一途径。而在区划调整多年未果的情
况下,东莞另辟蹊径,自2013年后,逐渐淡化 “行政区”概念,强化 “经济区”概念,通
过 “同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形成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
并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强调在不改变现有行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交通运输——Abaqus在低周疲劳中的应用.pdf
- 交通运输——ABAQUS在螺栓连接螺纹副断裂滑牙仿真计算中的应用.pdf
- 交通运输——Abaqus在排气歧管失效诊断研究中的应用.pdf
- 交通运输——Abaqus在汽油机缸垫密封性分析中的应用.pdf
- 交通运输——Abaqus在曲轴后端密封分析中的应用.pdf
- 交通运输——Connector在发动机盖关闭耐久分析中的应用.pdf
- 交通运输——SIMPACK在变速箱敲击和啸叫分析中的应用.pdf
- 交通运输——变摩擦系数路面上轮胎力学特性分析.pdf
- 交通运输——乘用车儿童座椅ISOFIX固定点强度分析.pdf
- 交通运输——带预压装配的橡胶组件产品有限元分析方法.pdf
- 产业与空间一体化模式下的小城镇农业空间规划实践研究——以高安市祥符镇为例.pdf
- 城边村空间生产的动态研究:以陕西杨陵为例.pdf
- 城际轨道沿线保障房社区的品质提升策略——以深圳市为例.pdf
- 城市边缘区村庄空间演变及发展模式研究 ——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pdf
- 城市规划区边缘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研究 ——以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为例.pdf
- 城市空间发展整合规划初探——以烟台市中心城区北部滨海地带为例.pdf
- 城市空间分析视角下的乳山空间发展及影响因素.pdf
- 城市内部紧凑度综合测度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docx.pdf
- 城市棚户区改造行动规划的编制方法探析.docx.pdf
- 城市生命体视角下小城镇“双修”规划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