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筑风貌管控及引导研究——以龙宫镇为例.pdfVIP

乡村建筑风貌管控及引导研究——以龙宫镇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建筑风貌管控及引导研究——以龙宫镇为例 吴岘,刘美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的高速发展,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建筑、无温度的钢筋混凝土等新潮的现代元素逐步侵 蚀乡村建筑,破坏了传统建筑风貌的建筑文化氛围。对乡村建筑的保护与管理急需重视与提倡,建筑风貌 应演绎并传承地域传统特征,融入现代理念、现代功能、新 技术和新材料的同时,严格禁止照搬照抄,盲目模仿的各类 异域风格和华而不实的建筑造型。本文以安顺龙宫镇为研究 对象通过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分析研究进而来确定各区域各 类建筑的风貌管控及引导方式。 关键词:乡村建筑风貌,乡土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地域 性,分类分级管控引导 乡村建筑风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 “乡愁”的重要载体。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 进程中,乡村建筑风貌一方面承担着延续乡土文化 的使命,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城市扩张下传统建筑风貌特色逐渐消失的危机。通过对乡村建筑 风貌组成要素研究,并实施合理的引导和控制,塑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建筑风貌,实现我国乡 村呈现 “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风格”的鲜明的建筑风貌特色。 1 研究意义 目前,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是我国发展最大 的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提出,我国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 造具有地域性的建筑风貌,有利于乡村建设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 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2 研究路径及分析 2.1 研究路径 首先,引出影响建筑风貌的主要因素——民族文化;其次,提取当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 下乡村建筑风貌的组成要素;然后,分析当地现状风貌及存在问题;最后,结合各民族文化 建筑风貌的组成要素,对建筑风貌实行 “分类”、 “分级”管控和引导。 2.2 路径分析 2.2.1 影响龙宫镇建筑风貌的主要因素 (1)龙宫镇现状民族分布 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和两个 “特殊”的汉族族群。 布依族:分布在羊 卜村、油菜湖村、桃子村、龙潭村、六合村、木厦河村、山泉村。 苗族:分布在满嘎村、油菜湖村和桃子村。 两个“特殊”的汉族族群:一个是居住在漩塘村周边的汉族,称为“南龙人”的族群; 另一个是居住在蔡官及周边的汉族,称为 “屯堡人”的族群。 (2 )各民族文化影响的乡村建筑风貌 布依族文化 干栏式建筑 形成以干栏式建筑为主的乡村建筑风貌 苗族文化 吊脚楼 形成以吊脚楼为主的乡村建筑风貌 屯堡文化 以防御功能为主的石头村寨 形成以防御、石头为主的乡村建筑风貌 2.2.2 各民族文化下乡村建筑风貌的组成要素 乡村建筑风貌的主体是建筑,而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因此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乡村建筑 风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1)屯堡文化背景下乡村建筑风貌组成要素 聚居形式:依山傍水,寨前要有可供灌溉的河流,寨中有饮用水源,寨后有靠山,进 则可攻,退则可守。 平面布局:继承了江淮汉式合院式民居,多为三合院、四合院或是它们的纵横向组合 而成的合院式平面布局,整个村寨呈现若干个三合院、四合院的综合体。此外,屯堡建筑平 面还呈现中轴线对称布局,一户一门,正房是屯堡民居的主体建筑,是敬神、祭祖、会客、 起居的主要场所,分三间、五间、七间不等。 建筑类型:以合院式石头房子为主,高大的碉楼为辅。 建筑结构:较为规则砌墙,内部普遍采用穿斗式或穿斗台梁混合式木结构,石板作瓦。 建筑屋顶:石板作瓦,形成较为规则的坡屋顶。 建筑材质:建筑外部以石材为主,屋顶支撑结构、窗户、院落内部装饰以木材为主。 建筑色彩:以石材所具有的 “灰白、深黛”及装饰部分 “深黛”为主色调。 建筑高度:以二层住居为主,高度大约5-8米。 细部装饰:在门楼、枋拱、窗棂、水道等处多有吉瑞花草、历史典故等雕刻装饰;门 头雕刻最为繁复,有花窗、花板、垂花柱、面具;每个部件都饰以不同的图案。 (2 )布依族文化背景下乡村建筑风貌的组成要素 聚居形式:依山傍水聚族而居。 平面布局:一般是3 间,中间较大的是堂屋设置的有火塘,两侧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