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站立平衡训练 站立平衡能力是完成步行的必要基础。站立平衡训练可在平行杠内进行,首先需要完成静态站立平衡训练,然后再进行动态站立平衡训练。 平行杠内的站立训练 9.迈步训练 在大致能够保持立位平衡时,可开始迈步练习。 健足迈步 患足迈步 1)健足前后迈步训练 2)髋、膝屈曲动作训练 3)迈步前训练 迈步训练 在完成前期训练且具备了相应的功能后,可随之在平行杠内将训练过渡到步行训练。 特别对脊髓损伤患者,需要在平行杠内完成摆至步、四点步、摆过步等步行训练。 小结:独立步行应具备 1.意识清楚 2.下肢肌力至少达到3级 3. 髋屈伸0-30°,膝屈伸0-60°,踝背屈0-10° 4.动态平衡三级 注意事项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下肢不要超越前横栏,否则会使助行器所提供的支持和稳定基础降低。 助行器四个支点须同时着地。 注意事项 训练以安全为基本,训练强度、训练时间等应很好掌握,避免患者过度疲劳。 综合分析患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并强化对进一步的步行训练有益的功能训练项目。 训练过程中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渐过渡训练项目。 辅助具的正确使用 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具。 对于需要使用辅助具的患者,应教会他们正确使用方法。 训练场地 要提供安全、无障碍的环境(如防滑地板等)及减少嘈杂等不必要的干扰。 训练衣着 衣服可略宽松些 鞋袜大小应合适 鞋袜应防滑 一般选择胶底带足弓的高帮低跟鞋 鞋带须系紧,以保持较好的支持性和稳定性 鞋子步行时可发出声音,深、浅感觉较差的患者可借此判断步行的节律。 脊髓损伤预后判断(步行)的经验 1.伤后48小时内出现平面以下针刺感和酸胀感,绝大部分伤员可以恢复步行 2.颈髓损伤下肢有感觉者,大部分4个月后可以恢复步行 3.接诊时患者可直腿抬高超过30°,经训练至少可恢复治疗性行走。 4.接诊时患者可踝背屈,经训练至少可以恢复社区行走。 5. 3、4适用于脑伤患者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欢迎您! 谢谢聆听! 交流时间 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阳光总在风雨后! 联系我:电话/微信 QQ: E-mail: yanzimu2007@163.com 步行训练的介入时机 中国康复站起来第十届康复论坛 1、步行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一 。 步行的基本功能 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影响行走能力的因素 神经的精确控制 关节的正常活动 肌肉协调运动 步行能力评定 1 不能步行 2治疗性步行:训练时用KAFO或拐等辅助具能在治疗室内行走。耗能大、速度慢、距离短、无功能性价值,但有预防压疮、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质疏松等治疗意义。 3 家庭性步行:用AFO、手杖等可在家行走,但不能在室外长时间行走。 4社区性步行:用或不用AFO、手杖可在室外和所在社区内行走,并进行散步以及去公园、诊所、购物等活动。但时间不长,如超出社区范围仍需乘坐轮椅。 什么时候开始步行? 新房装修 二手房装修 哪个可塑性大? 步行训练前的准备训练 1.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患者欲完成步行训练,必须具有足够的下肢、躯干和上肢相关肌群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 尤其是长期卧床致使肌力明显减退的患者。 对于需要应用辅助具的患者,应特别需要针对性地训练上肢有关肌群的力量。 肌力训练 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者,应重点训练上肢肘关节、腕关节的伸展肌群和肩下降肌群,下肢髋、膝关节伸展肌群以及外展肌群。 若为下肢截肢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残肢肌群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残肢肌群力量训练 四点步的步行训练前,需要分别对两侧的背阔肌进行肌力训练。 2.提腿训练(屈髋) 3.坐位屈膝训练(勾腿) 4.起立训练 步行训练需要一定的直立姿势,只有当患者具有了相当的直立耐受能力之后,步行训练才可随之进行。 禁忌证 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 下肢骨折未愈合并无坚强内固定者。 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仪器设备 起立床、平行杠、支具等。 起立床 支具 (1)起立床训练 适用于长期卧床或需要下肢负重的患者。 训练时间和训练频度: 训练时间一般为30-40分钟 /次,2次/d 训练调整: 每天3°-5°的速度逐渐增加。 !体位性低血压 (2)端坐位站起 (3)高床站起 (4)坐位站起的训练可以从不同的高度坐位站起 (5)借助他人帮助完成起立训练 (6)借助辅助具完成起立训练 5.坐下训练 6.下肢的承重训练 当患者下肢关节可承受身体重量时,即可进行下肢承重训练。 承重是下肢承受身体重量而受力的状态。 分类 零承重: 患侧下肢未承受身体重量,呈完全不受力状态 部分承重: 患侧下肢承受身体的部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