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需求分析表示方法----use case方法 需求分析表示方法----use case方法 需求分析表示方法----use case方法 5.5 需求管理过程 1. 需求管理的任务与内容:需求管理是面向需求过程的,需求管理过程包括需求确认、需求评审、需求跟踪和需求变更。协商与确认客户的需求,包括确认非技术需求、技术需求及编制需求跟踪矩阵: (1) 非技术需求,一般在协议、条件和合同条款中描述,包括提交的产品、提交的日期和里程碑等内容; (2) 技术需求,描述了系统的软件功能、性能、接口、设计约束、编程语言和界面需求等多方面内容; 需求管理过程 2. 对需求文档进行同行评审,评审的主要目的在于: (1) 确定分配的软件功能、性能、接口需求,用软件来实现是可行的、适当的; (2) 软件功能、性能、接口需求被清晰、正确地描述; (3) 软件功能、性能、接口需求是一致的、相互不矛盾; (4) 软件功能、性能、接口需求是可测试的。 5.6 需求分析文档 5.6.1 需求报告和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差异 (1)《用户需求报告》是对外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是对内的 ; (2)《用户需求报告》是合同的产物,《需求规格说明书》是立项建议书的产物; (3) 由《用户需求报告》可产生《需求规格说明书》; (4)《用户需求报告》少则几十页,多则上千页,一般为几百页。 5.6.2 用户需求报告 《用户需求报告》参考指南:教材第97页; 要点: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需求分析的九大任务为中心,以功能、性能、接口三个列表为基本点,按照规定的格式,就可以制作出合格的用户需求报告。 格式说明: 1.概述。参考资料与相关文档是不同的。 2.现有系统描述。 3.目标系统描述(功能、性能、接口、其他、约束条件)。 5.6.3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参考指南:教材第103页; 要点:以用户需求报告为基线,按照规定的格式,就可以制作出合格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格式说明: 1.概述。参考资料与相关文档是不同的。 2.目标系统描述(功能、性能、接口、其他、约束条件)。 5.6.4 需求管理文档 需求管理文档有:(教材第109-110页) 1.《用户需求报告评审记录表》; 2.《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记录表》; 3.《需求变更管理表》。 要点:要评审、要记录、要跟踪、要改正、要审计。 5.7 本章小结 本章从需求分析的目的、任务、目标、方法、经验、文档、管理等方面,论述了需求获取的各种手段。 软件需求阶段的成果,表现在需求文档上。文档中重点要写清楚需求的功能点列表、性能点列表、接口列表。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难度系数最大,这是为什么?因为:信息系统由社会环境、网络环境、数据环境和程序环境这四个部分组成。“社会环境”中又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部门分工、岗位职责、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业务流程、操作规则、信息标准等等诸因素。这些因素汇集在一起,从各个方面影响信息系统的需求,波及信息系统建设的成败。要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通过需求分析,使“开发者与客户达成完全一致的需求”,多不容易! 思考题 5 5.1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什么?需求分析的难点是什么? 5.2 元数据是什么? 5.3 为什么说元数据的分析与识别是需求分析的议题之一? 5.4 为什么说:所谓实体,就是一组相关元数据的集合? 5.5 中间数据是什么? 5.6 元数据与中间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您能举例说明吗? 5.7 为什么对需求文档要进行同行评审? 5.8 怎么理解“不符合项”? 为什么要对它进行跟踪管理?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实用软件工程 ----IT企业软件的开发与管理 赵池龙 第5章 软件需求 5.1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5.2 需求分析的任务 5.3 需求分析的目的 5.4 需求分析方法 5.5 需求管理过程 5.6 需求分析文档 5.1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输入:《合同》/《立项建议书》。 输出:《用户需求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分析为什么重要? (1)大型系统的失败,最后均归结到需求分析。 (2)《用户需求报告》是一个里程碑/基线。 (3) 需求分析占软件开发工作量的30%左右。 (4) 需求获取中的错误,会发散式的传播。 需求获取为什么难? (1) 用户需求具有动态性(不稳定性)。 (2) 用户需求具有模糊性(不准确性)。 (3) 对需求达成一致的艰难性。 (4) 国有企业正处在更年期;民营企业正处在青春期。 (5) 许多软件工程的书籍没有将需求分析讲清楚。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