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一、朱熹的解释思想
从训源上讲,“解释学Hermeneutik”来源于赫尔默斯,一位古希腊“永
生诸神的信使者…”他的任务是将诸神的消息和指示迅速传递给人间,
这里的传递指转告,是已经经过翻译与解释的告知。也就是说解释学最
初是一种语言的转换,从一种陌生语言l仕界(神的世界)到我们自己的
语言世界转换的学问,在西方,解释学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作
为圣经注释学、罗马法解释理论、~般文学批评理论、以及20世纪60
年代出现的哲学诠释学等形式的过程,最终形成了解释学系统性的概念
和方法。
虽然古代中国没有人系统地阐述过解释学概念和方法,但是古人却
在实践中始终如一地进行着解释活动.中国的解释实践主要表现为“注
经”的形式.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编著的书籍。
形成子先秦时代的几部典籍(如《易》《涛》《春秋》《论语》等),几乎
成了后世所有思想家、学问家著书立说的依据。人们总是喜欢从这些原
典出发来提出自己的思想体系和各种主张,应该说这种注经活动中就渗
透了非常浓厚的角荜释学意味。从最初的文本到传到笺蒋到琉,中国人以
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解释着这些经典.朱熹作为新儒家的创始人,他的出
现在中国解经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遍注群经,在吸收前人的基础
上,又不璺守成规,拘束于一家之言,而是发挥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惜推翻
前人旧说,另刨新解.虽然他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诠释理论,但是从他的
著作,通信和言谈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他具有集大成性的解释思想.
中国的解释传统一直是以解释经典的原义为宗旨.只不过各自的方
式不一样罢了.汉代今、古文学之争的实质在于对精典的解释趣旨与方
法之不同。今文学家解释的重点在于如何发掘本文之后的作者意图,以
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而古文学家则侧重文字考据,以期解释本
2
交的原义。
回归原典同样也是朱熹最根本的解释思想。朱熹的独特之处在于,
他力图摆脱门户先见,将上述可:丰|{|对立的两个方向视为解释的两个方面,
谩_一不贰,巡嫱毪蓣虢:“秦汉以褒.圣学不传.儡者惟知章旬诚诘为事,
丽不知复求!拳人之义,以秘夫性命道德之归。至于:近世,先知先觉之±
始发嘞之獭学者肖以知夫前日之为陋矣,然或乃徒诵其言戳为离.碾初
又币知深求其意.甚者遂至f税略章旬?陵籍iJIl转,坐淡空移,”“;_氇寨
子看来,本文原义和圣人原意都应该求解。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具体的解释活动中,朱子还并没有回避解释活
动中存在的问距现象。所谓的问距指的是本文作者与后来的解释者在时
空上阿距离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上的疏异感。他说:
“读书如《论》《孟》.是直说日甬眼前事.文理无可疑,先撩说褥
虽浅,却翻无穿凿坏7处。如《诗》、《易》之樊,购为先儒穿蘸所坏.
使九不见当来立亩本意,吐乇’又是一静功夫.真是要人盘心平气本文之下?
耔叠交空荡荡趣不器留一字先儒嘏说.莫阚健是伺人衡说、新尊、所亲、
瞬惜、一切莫阚.而唯本文本意是求.则圣贤之指褥矣,”“
从这段文字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朱熹还是比较客观地看到了在解经
者与圣贤立言本意之间存在着先儒旧学,他指出,正是由于《诗》《易》
等经典,已被先儒穿凿附会的解说所破坏,故使后人不明圣贤作经之本
旨,要求得圣贤作经之本意,即经书之本义,就必须超越先儒旧说,一
切以经文本义为主,丽不以先儒对经书的解说为准。
在意识到解释间存在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昵?
首先朱子认为应该从本文之中来寻我本文的原义。他认为“解书须
先还他句,次还他义“”然而由于古书无标点,正确的句读已成为解读
古书的必要的基础工作。而正确的句读需要扎实的文字学知识,须对字
义词性作进一步的研究,环顾前后文,方可定夺,句读过程中已经包含
了对文字的初步理解,但在句读之后,对文字还需要作迸一步的研究,
若有疑义,乃至上下文义不通,就须重新修正句读。如此反复参知。方
可以知原文本义。正由于此,朱熹才十分推崇汉儒所提倡的一些解释方
法。如诂训传、注、补注、章句等。而对同时代的宋儒所发明的那些过
分强调间距的创造性的解释方法,则持怀疑与批评的态度。他指出:“汉
儒注书,只注难晓处,不全注尽本文,其辞甚简。“5’所以“秦汉诸儒解
释文义,虽未尽当,然所得亦多。”“1相反宋儒却不同,“甲目解经,
最为守章旬者,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非惟屋下架屋,说
得意味淡薄,且使人看者将注与经作两项功夫做了,下稽看得支离。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