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教学到理论:践行中国当代音乐成长
2013年清明节前,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中 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导姚恒璐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集《乐海 探象》,书中汇集了作者在1993?2011年期间发表于不同期 刊上的文章,共79篇计87万字。与此同时,姚恒璐教授的 歌曲作品CD唱片《抒情歌曲集》,也相继出版。同时,姚教 授与该出版社合作,主编出版了一套作曲技术理论类博士 论文集”(作者有:冶鸿德、李如春、杨正君、唐小波、檀 革胜、纪德刚),并主编了《中国当代室内乐作品集》(第一 辑、12位作者的作品曲谱和CD同时出版)。
而此时,姚恒璐教授的民乐新作《六律》,亦在苏州举 办的华人女作曲家协会“觉醒一一佛乐作品音乐会”上首 演。该曲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六字隐喻顺乎自然、顺乎 天意的人生境界;又以“六律六吕”组成“音律”,意指行 为准则中的“自律”;希望以“六律”之音乐,体现在大自 然阴阳关系的统领下,人生哲理(礼)与传统律制(乐)的 双重神韵。
音乐如人,《六律》中,姚教授以《看世界》《听雅音》 《闻正气》《品生活》《感召力》《思进取》六个标题用音乐 表达对人生的认识与总结。反观作曲家自己的成功之路,姚 恒璐教授也正是这样一位儒雅正直的学者型作曲家、音乐教 育家。
(-)
作为改革开放后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一代 作曲家、作曲理论家,姚恒璐的成长经历和很多同时代的成 功音乐家一样,身上留下了时代的印记。他1951年出生在 北京一个音乐世家。父亲姚思源教授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 第一任系主任、著名音乐教育家和儿童音乐作曲家;母亲李 晋暖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幼儿音乐教育专家。良好 的家庭教育和艺术熏陶,使姚恒璐很小时就接触到许多中外 著名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少年时代在 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钢琴、在北京少年宫友谊合唱团参加 合唱、在八中参加国庆鼓号队的小号集训,这些经历都为姚 恒璐的音乐功底和浓厚兴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革期间, 身为北京第八中学老三届的学生,姚恒璐不可避免地与同龄 人一起汇入上山下乡的洪流。在那个生活单调、文化枯竭的 时代,是他手里心爱的手风琴,和他形影不离,随同他上山 下乡、转战南北,成为他生活中的伴儿。1976年,姚恒璐进 入山西大学艺术系作曲专业学习,毕业后先后担任了实践性 极强的普及性音乐工作:在山西雁北地区文化局担任负责全 区13个县音乐活动的音乐干事;回京后在北京人民广播电 台文艺部任音乐编辑。1989年考入英国利兹大学音乐学院, 1994年完成学业,成为该校第一位获得作曲专业博士学位的 毕业生。同年回国,开始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长 期担任作曲主课及“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二十世纪 作曲”等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他第一个开辟了 “现代作曲技 法”专业课程,是作曲系作曲专业博士生导师之一,我国二 十世纪音乐分析领域的权威专家,在创作、教学与学术著述 方面均有成就。
音乐学院最高学府“海归”不少,姚教授似乎属于另 类。他为人低调,心怀恬淡,做事业却是勤奋执着一丝不苟。 著名作家石黎生在一篇专访中对他有这样的描述:姚教授 虽说属于海归派,但在他身上找不到一丁点儿海味, 没有那种自我感觉良好,高不成、低不就在海外镀过金 的感觉,看上去倒像是一个极为随和的国内学者,待人一直 和蔼可亲,性格不紧不慢、不温不火。作为音乐人,姚恒璐 名气没有国内某些因作了一首曲子就名扬四海的音乐人那 样大;作为教授,收入没有因为在电视上讲一堂课就一 夜暴富的某些名师那样多;作为作曲家,身份没有因为 一首歌曲的播出就在镁光灯下侃侃而谈的人那样火。但 行内人一看,就知道他心中藏着做事业的能量与学养。”
(二)
姚教授为人师表,教学中对学生认真负责。他平时话不 多,但讲起专业和学术见地,却可以滔滔不绝,而且直言不 讳。姚教授是学科带头人,不仅教学上有独到见解,而且对 学院整体学科建设怀有自觉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先后提 出:作曲专业“三种音高思维的理论与实践”、‘非调性音 乐内的潜调性内涵”、“作品分析中综合分析方法的确立与 运用”等学术研究观点。目前,在作曲专业教学中,传统的 “四大件”课程存在明显的彼此割裂、互不联系的现象,延 伸到学生作品分析与创作中,便导致技术细节与整体结构布 局脱节的弊端,教学不能与之共用。姚教授在研究与教学中, 富有突破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说:就学科建设而言, 目前我国音乐院校的大学课程,曲式要等二年级才上,复调、 配器有的在三年级才上。而大多数学生在三年级开配器课之 前就已经接触了室内乐创作,一年级的创作就已经涉及到近 现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写作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陈旧以 及部分技术理论学习与创作实践脱节亟待更新,知识结构需 要合理布局。应该在作曲系一年级甚至高中阶段即开设旋律 写作和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