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_高三语文教案_范文先生网   《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词汇,正确、笔述文中所写的过年的习俗,口述文章的线索。   2、能力目标:陈述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家的文化);陈述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陈述今昔过年的异同,陈述自己对过年习俗的新认识和新理解。   3、情感目标:表情朗诵课文(热爱民俗文化,激发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进入新课(背景音乐喜洋洋)   (学生播放投影)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播放投影的同学问:首诗描写我们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春节)   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诗中写到了过年时人们有放鞭炮,贴春联的习俗。那么远在北京郊区的运河那儿,在几十年前是人们怎样过年的呢?我们现在就走进《本命年的回想》,随着著名的乡土作家刘绍棠到那儿去过一次年,领略一下那儿的民俗风情。板书课题   二、解释课题   1、谁能告诉老师“本命年”是什么意思?(见书下注释)渗透读书方法   2、第一个“本命年”是几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知道的?(12岁,60岁,最后一段。)   3、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作者的一些情况了吗?(投影作者头像,发言后出示,请学生朗读)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蒲柳人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京门脸子》获得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得首届中国大众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峨眉》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奖,《黄花闺女池塘》获得90年代优秀小说奖。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作家刘绍棠家乡过年时的年味很浓,而且比起我们城市过年要热闹的多了,他们从腊月初一就开始忙了,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忙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四段,文章介绍了旧时过年的那些习俗?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归纳前播放影片片段)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①炒年货? ②吃腊八粥? ③买糖果? ④挑绒花? ⑤杀牲畜? ⑥备糕点? ⑦送灶王 ⑧换门神? ⑨除夕守岁? ⑩拜新年」   2、同学们看,作者写了这么多的事情,但文章却显得多而不乱,过渡自然,同学们能告诉我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吗?(时间顺序)   用文中的四个词语形容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二)品味语言。课文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写得富有乡土气息,饶有情趣。你认为哪些语句很有情趣?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明理由。请把你把欣赏的语段,无论是在语句的推敲上,语言风格上,还是在这风俗所蕴含的意味上,只要是你所欣赏的,与大家共享。(学生畅所欲言)   1、分析语句:   1、如:炒完了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为什么用“捅”?“土炕烫得能烙饼。”表现出当时怎样的情景?   2、……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   2、师略作小结。   (1)准确的动词、形容词。如“捅”。   (2)自然易懂的民间俗语。如“腊月初一一蹦一蹦,大人小孩不得病。”“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   (3)幽默风趣的词。如“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   (三)深入探究: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展示年画:要求学生同样能用正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图画中反映的习俗(能力迁移);说出鱼所寄托的寓意(学生:年年有余)。点年年有余的动画图,引出本板块的难点。   2、、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饱尝一年的劳动果实外,在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着哪些期盼?   举例:吃饺子、包制钱——盼望生活美好。放鞭炮、贴春联——营造节日气氛   归纳:A、劳动一年,欣喜五谷丰登,享用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   B、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C、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和村庄的人际关系   (四)、体验反思:   1、今昔对比   说说看: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习俗已消失,哪些习俗是新增的?(媒体重现十件过年习俗)   (同桌讨论、学生交流: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新的过年方式如: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