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简要病史 患者陈某某,男,70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口齿不清5小时”入院。 患者中午12点左右在骑电瓶车途中感觉右侧肢体无力伴口齿不清,右下肢不能站立,无头痛,呕吐,肢体抽搐和意识改变,半小时后自觉右侧肢体无力稍有好转,后家人将其送至我院急诊,头颅CT:颅内腔隙性脑梗死。收住入院作进一步诊治。 * 简要病史 既往史:患者3天前有类似发作史,当时右手不能持物,持续数分钟,未重视,未就诊。有高血压病史3年,服用“尼福达”控制血压。 查体:BP160/70mmhg,神清,口齿不清,应答正确,双侧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正常。右侧鼻唇沟稍浅,伸舌稍右偏,颈软,右上肢肌力:4-4-4-1,右下肢肌力:4-4-4-4,左侧肢体肌力5度,右侧病理征阳性,左侧病理征阴性。 NHISS:2分。 辅助检查:头颅CT:颅内腔隙性脑梗死。 * 诊断及治疗缺血性卒中必须考虑三个问题 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小动脉闭塞、 夹层动脉瘤等。 发病机制:载体动脉堵塞穿支、动脉到动脉的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混合型等。 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 *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头颅MRI 彩超(颈动脉、心脏) TCD CTA DSA * 脑CT 起病5小时CT检查示腔隙性脑梗死 可获得的信息 CT检查的优势 CT检查的缺点 * 脑MRI 起病24小时后MRI检查示脑梗死 可获得的信息 MRI检查的优势 MRI检查的缺点 * 颈动脉彩超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端狭窄(狭窄度75%)。 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内膜增厚,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形成。 双侧颈总动脉阻力指数增高(动脉硬化)。 * 心超 可获得的信息。 * 头颈部CTA * DSA * 诊断 脑梗死 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 责任血管:左侧颈内动脉 发病机制:混合性(低灌注/栓塞?) * 治疗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康复治疗 * 介入治疗 * 一月后复查CTA * 谢谢! *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男性,48 岁。走路不稳伴头晕2周余。 脑CT平扫:左侧小脑梗塞 * 男性,54 岁。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0 天。 脑CT平扫:右侧脑室前脑梗塞 * 男性,64 岁。间断头晕7 天,既往有小脑梗塞史。 脑CT 平扫:右侧小脑不规则低密度梗 塞灶,右侧丘脑0.7cm 腔梗 * 脑CT 平扫 :右侧枕叶大片状低密度梗塞灶,并有双丘脑腔梗 女性,76 岁。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月余 * 女性,67 岁。突发右侧肢体抽搐,口、眼歪斜1 天 脑平CT扫 :左侧顶叶(分水岭区)条片状梗塞,并有左豆状核、左右放射冠腔梗 * 女性,76 岁。头晕4 小时。血压205/90mmHg,右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CT脑平扫:右枕叶大片状出血性脑梗塞,脑室变形且左移,中线亦左移。颅压增高,脑沟回消失 * 男性,63 岁。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清2 小时。 脑CT 平扫:左颞、顶、枕叶出血性脑梗塞,左脑室变形及中线右移 * 女性,89 岁。头晕,右下肢活动不利3 天。查体:右下肢肌力Ⅴ级,左侧肌力正常。 脑CT 平扫:左侧丘脑少量出血性梗塞,并右枕叶梗塞、右丘脑腔梗、 脑沟增宽、呈老年皮质萎缩性改变 * CT显示左侧壳核出血高密度病灶 * CT显示右侧丘脑出血高密度病灶 * CT显示左侧颞顶叶出血高密度病灶 * CT显示右侧桥脑出血高密度病灶 * CT显示左侧小脑出血高密度病灶 * CT显示原发性脑室出血高密度病灶 * 蛛网膜下腔出血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磁共振成像 MRI是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是诊断颅内和脊髓病变最重要的检测手段。 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等。 * MRI的基本原理 MRI利用人体内氢质子在主磁场和射频场中被激发产生的共振信号经计算机放大、图像处理和重建后得到的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时,患者被置于磁场中,接受一系列的脉冲后,打乱组织内的质子运动。脉冲停止后,质子的能级和相位恢复到激发前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驰豫。驰豫分为纵向驰豫(T1)和横向驰豫(T2)。以T1参数成像时,T1短的组织(如脂肪)产生强信号层白色,而T1长的组织(如体液)为低信号层黑色;反之,T2成像时,T2长的组织(液体)信号强呈白色,而T2断的组织信号较弱呈黑色。 * MRI的基本原理 空气和骨质无论在T1或T2加权图像上均为黑色。T1图像可清晰显示解剖细节,T2图像有利于显示病变。 液体、肿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综合与实践 最短路径问题(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导数解题大招--- 双变量问题之齐次换元(解析版).docx VIP
- 医疗风险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原卷版).docx VIP
- 2025年贵州省医疗结构化面试黄金50题及答案.docx VIP
- 办公楼装修工程项目管理方案.docx VIP
-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pdf VIP
- 蝶阀专用法兰..doc VIP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2018年版(完整版).doc VIP
- 大学英语视听说3 大纲.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