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AEP的临床应用 多发性硬化 波Ⅴ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波形消失 受累早期可见Ⅲ-Ⅴ IPL延长和Ⅲ-Ⅴ/Ⅰ-Ⅲ IPL比值≥ 1 BAEP异常的临床意义:无脑干症状时,提供亚临床病灶的证据;有可疑脑干症状时,可考虑脑干有病变;病情恶化时,BAEP异常可更为显著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对躯体感觉系统的任一点给以适当刺激,较短 时间内在该系统特定通路上可检出的电反应 感受器电位 周围神经动作电位 突触后 电位 传导束电位(三级神经纤维传导,两次 突触传递) 一级躯体感觉皮层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 刺激正中神经,在对侧头皮C3/C4记录的SEP 上肢SLSEP各波的神经发生源 锁骨上电位: N9 源于臂丛远端 颈部电位: P9 臂丛远段 N11 后根神经冲动到达下部颈髓的入口 N13 下颈段节段性脊髓 N14 楔束核的突触后电位 上肢SLSEP各波的神经发生源 头部远场电位(NCR) P9 与臂丛远段有关 P11 后根达脊髓入口 P13、P14 与内侧丘系有关 P18 脑干、内侧丘系 头部近场电位 MN-N20 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或丘脑远场电位 N19 对侧头皮“手”区 P22、P25、N20、N35、P45、N60 SEP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临床相关性≠实际应用价值 多发性硬化:SEP异常反映亚临床病变,有助于发现是否有多个病灶的存在。异常包括不同成分的延迟、缺如或波形的变化 其他脊髓病变:脊髓肿瘤、脊髓畸形、脊髓动静脉畸形累及后柱时,放射性脊髓病、Friedreich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 SEP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正常人和MS患者上肢(刺激正中神经)SEP的比较 A 正常人 B 确诊MS C 确诊MS 运动诱发电位(MEP) 经颅(磁)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细胞、脊髓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在相应肌肉上记录的复合动作电位 肘点 Erb点 C7 皮层 左小鱼际肌记录 运动诱发电位(MEP) 主要根据各波的潜伏期、波幅和波形来判断是否正常。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指皮层到肌肉的潜伏期减去C7到肌肉的潜伏期(锥体束传导时间) MEP的临床应用 多发性硬化:M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无反应电位,CMCT 延长(正常12.6ms-ADM) MS患者小指展肌记录的MEP,示CMCT的延长 正常 MEP的临床应用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多在下肢出现异常。表现为M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无反应电位,CMCT延长 颈椎病性脊髓病:主要表现为CMCT延长,可伴有波幅降低或颈神经根刺激无反应 谢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平均持续187~748ms * * 平均波幅与年龄呈正相关。时限代表许多长度、传导速度以及膜兴奋性不同的肌纤维同步或兴奋的程度。时限一般在 5~15ms之间。年龄越大时限越宽。不同肌肉时限不一样,胫前肌最长,50岁前不超过14ms。位相一般为3~4相,胫前肌最多,小于35%。 * 机制:原来不活动的MU募集和兴奋起来,原来已募集的MU加快发放频率。 * 多相波一般为四相以上的波,一般只占20%左右。不同肌肉有差异,如三角肌25%,胫前肌35%以上才能考虑异常MU。 * 决定于用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的数量和发放的频率。 由于健存轴索的芽生和再生支配,部分失神经的纤维加入到健存的运动单位中,导致运动单位范围增大,时限的延长。肌纤维的密度增加导致波幅增高。 * 如果波幅保持正常的一半以上,而传导速度下降到不足正常均值的50%~60%,提示是脱髓鞘病变。如果波幅降到正常平均值的一半以上,而传导速度即使是下降到正常均值的70%~80%,也可以没有脱髓鞘。前角损害MCV下降到正常平均值的70%,而波幅则下降到不足正常值的10%。不管波幅如何,MCV下降到不足正常平均值的60%,就提示有周围神经病变而不是脊髓病变。 单纤电极:0.5~0.6mm,记录范围300μm,记录1~2条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同心圆电极记录范围150μm×600μm,为1mm 直径面积。 颤抖的计算用MCD 低强刺激:H反射,刺激强度逐渐增加:M波,超强刺激:F波。 正常1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英翻技巧译第一讲词类转译法.ppt VIP
- 基于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pptx VIP
- DB11_T 1834-202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ocx VIP
- 押车借款合同范本3篇 借款抵押车合同范本 .pdf VIP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2A Chapter 3 People who help me 课件(新思维小学英语).pptx VIP
- 矿井建井地质报告.doc VIP
- 医院门诊服务优化与创新体系构建ppt课件.pptx
- 基于课程标准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阐释与实施要点.docx VIP
- MES智能制造实施技术方案及项目推进计划.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