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的生态文明理论内涵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PDF

高度的生态文明理论内涵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19.5 THEORIES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高度的生态文明”: 理论内涵、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卓成霞 郭彩琴 【摘 要】“高度的生态文明”是在生态文明基础上实现美丽中国的价值样态,它颠覆了传统资源观的物 欲化发展方式,秉持了社会领域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理性,检视了自然—社会生态圈良性循环对人发展 的终极意义,调适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治理误区。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是激发国家、社 会、人民合力并举的持续性事业,须大力培育生态公民的文化基因,实施生态增量方案;须积极扬弃工业化体 系的发展模式,实施国家战略的绿色范式;须及时构建生态风险评估机制,激发终身问责机制的惩戒效力。 【关 键 词】高度生态文明;理论内涵;现实挑战;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卓成霞,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博士(济南 250002);郭彩琴,苏州大学政治与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苏州 215123)。 【原文出处】《南京社会科学》,2018.12.73~79,105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 和生活习性”,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 计。习近平同志指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 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其 把我国建成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 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但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 文明将全面提升。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是新时代 把自然生态纳入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我国生 成了文明。生态学的“生态文明”,从狭义的角度看, 态环境涅槃重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建设工程。 是指一切自然存在物具有的协调平衡状态;从广义 “高度的生态文明”不仅在时间节点上契合了国家战 的角度看,是指一切自然存在物与以人主宰的经济 略的顶层设计,而且链接了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与 社会共同呈现出的协调平衡状态,是以人与自然、人 民众生活的日常关怀,更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共生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 终极使命。“高度的生态文明”是国家与人民生态意 理形态。在价值观上,生态文明强调人类以平等态 识的全面自觉,是关于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自我革 度对待自然,以实现人文关怀;在实践途径上,生态 命,是人与社会“妥协共赢”关系的动态建设过程,呈 文明体现为人类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时间 现人寓于自然场域中、自然寓于人场域中交相辉映 跨度上,生态文明需要几代人通过长期、艰巨的努力 的理想场景,达到生态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 才能实现。“高度的生态文明”意指地球所有物种均 完美统一状态。 拥有公平正义的生命存在权,人与自然界其他物种 一、“高度的生态文明”的主要内涵 处于共存与共生的应然状态,实现代际资源共有与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生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 共享的“美丽境界”。 ·96 · 2019.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THEORIES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一)“高度的生态文明”实现了理论的创新发展 层设计与社会基层实践的生态耦合。“高度的生态文 “高度的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 明”有利于实现国家与社会的整体转型,修复工业化 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与中国具体实践及紧 时期留置的负面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