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前言】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
该诗写身在润州的诗人对留居长安、洛阳亲友的思念之情。
首二句记叙昔日同游的往事;三、四句是对世事变迁曲无可
奈何;五、六句是诗人远居江头的无聊之举,心意暗淡、功
业消退的想法笼罩在诗人心头,看不到诗人奋发进取的思想
火花;末二句点明诗人的诗人的愁绪。
【注释】
①京口:唐时润州治所在京口,即今镇江市。
②京洛:洛阳。
③吴门:苏州的别称。
④烟月:烟花三月,泛指春景。
⑤并:依,傍。
⑥云北去:友人远去。
⑦浮沉:亦作“浮沉” ,喻升降、盛衰、得失。
⑧青山暮:山间迟暮,天色已晚。
⑨碧树秋:树逢秋时,叶落枝疏。
⑩凤城:指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
【翻译】
那年烟花三月,我们一起游吴门,那年深秋时节,火红
的枫叶,雪白的芦花又将客舟照映。北去的云,合又分,分
又合,分和有定,东流的水,涨又落,落又涨,起伏无心。
且聊饮一杯, 细细品味, 壶空时青山已薄暮色, 更修书一封,
慢慢等待,书回时碧树也不再青。你我相思,各在何处,为
何总不得相见,相见时是在京都洛阳,还是在京口江滨。
【赏析】
首联叙事。核心是“昔同游”三字, “吴门烟月”点明
“同游”之处:苏州的风景区。 “枫叶芦花并客舟”则描绘
“同游”的具体景象。 “客舟”出行乃“同游”之事, “枫叶
芦花” 是“同游” 之景。 诗人通过 “并” 字,把“事” 与“景”
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秋江月夜泛舟的的画面:月明星稀,
清风徐来,远处烟云轻绕,近处水明山净,一叶小舟划开满
江月影, 逐碧波而漂流。 岸旁, 枫叶流丹, 水边, 芦花翻白。
以舟、水之动态与枫叶、芦花之静态结合、映衬;并以月夜
作为背景,把“吴门烟月”描绘得色彩艳丽,形象鲜明。舟
中诗人及其亲友,自然也一同陶醉在月光碧水、枫叶芦花的
大好秋色之中。然而这种乐趣已是昔日之往事。
京口、京洛天阔地遥,远隔千里,向往之情只能寄寓于
回忆之中。于是便引起诗人一叹: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
无计水东流。 ”上句就仰视所见设喻,说白云飘然北去,正
如人生不定,离台有期;下句从俯视所见设喻,说青水悠悠
东流,恰似世事浮沉,难以自料。诗人把俯仰所见之自然景
象,信手拈来,化为形象,以“北去” 、“东流”暗切亲友和
自己的所在,并以慨叹语气出之。抽象的意念与具体形象和
谐统一,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分离而兴起的人生感慨,情也
随之深沉起来。
颈联回笔反拨,落到今日之“京口” ,乃全诗构思的起
点诗。上句写诗人的孤独无友。孤独无友,故需借酒消愁,
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蔼沉沉。 “尽”字写酒已
完而愁未消, “青山暮”则以暗淡的景象渲染气氛,蕴含着
“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怀。下句写诗人的离群索居。离群
索居,故曾寄诗书以致意,然“千里书回” ,带来的依然是
不能相见的信息。于是秋风中摇颤的“碧树” ,便成为注目
的对象,诗人愁肠百结的意绪,依附于萧瑟清冷的景象,宛
转而出。 这一联, 笔随情转, 情从景出, 以对仗工稳的律句,
抒写诗人坐对青山、秋树而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惑。就手法来
看,仍是以景写情然而,然而,昔日同游既不可再,他时同
游又恐难期的愁怅, 却使本来美好秀丽的 “青山”、“碧树”,
足可消愁解闷的饮酒、 “回书”,各自向其本来意义的反面转
化,不但与自联同游欢愉的场面、心境形成鲜明对照,且能
在写景叙事中,加一倍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是一组概括性强
且极富感染力的句子。
最后两句乃全诗结穴处。 “相思不相见” 正是全诗中心,
加上“何处”化为设问句,挑开一笔;使语势宛转,文气疏
宕,最后用“凤城宫阙”与“楚江头”平列并举,分别点明
“不相见”的两处。就章法结构而言,今日异地分居与首联
昔日同游呼应,使颈联之“北去” 、“东流”喻意显豁,并点
明颔联感伤愁怅的缘由,归结全文。从诗的构思来看,诗人
一念飞驰,情牵两地,使平地而起的“宫阙”和高楼遥遥相
对,给人可供眺望的印象。然千里相隔,云天杳杳,只能使
这收摄于同一幅画面中的景象, 仅存于想象之中, 思情回环,
含蓄隽永,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