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教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幼教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林丽萍
育人——永恒的事业,创新——永恒的主题。21世纪 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纪,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培养创 新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江泽民曾指出:“创 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就告诉我们,创造力的培养是每个教师应面对的重大课 题,无疑课堂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那么,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发展,让创新走进课堂,下面谈几点 个人体会:
一、创新地教
教师“创新地教”是学生“创新地学”的重要前提。 它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 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教学创新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面向 学生的未来,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勇力。
(1)转变旧观念。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强调指出: “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 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观念是实践的指导,改革首先是观 念的改革,教师唯有彻底转变观念,才能将培养学生创新 的意识的目标落到实处。
(2 )树立新理念。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 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总是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没有主动 地参与。教师创新就是要使教师建立新型的观念:由重结 果转向过程,由重继承转向重创新,由重知识转向重能
力。因此,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新理念,放下教师的权 威架子,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把真诚的微笑 洒向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应把新的教学观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应用创新 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启迪动手动脑,主动探索,使教学黑 字程成为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正视学生的潜能 承认学生能主动发展,视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发现、创造的 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获得过程。
(3)坚持“育人为本”,教师须做到:摒弃“以本为本” 理念,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尽 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 部解脱出来,逐步建立起“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并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 融合并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是 学习的主人,要将教师过度的自我表演还给学生,保证学 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 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
让创新走进课堂的关键是在教师,由于教师是课堂的
主导者,因些愈有创造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二、创新地学
学生创新地学习是教师创新地教的结果。学生已不再
“迷信”教师的权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力求标新立 异,在老师的指导下乐于创新,学习创新,学会创新。在 教师的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和各种教学方法的启发 指导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最 后达到创新的新高度。
1、乐中求知,诱发创新的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创造都 是从好奇开始的。它能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思
□□考事物的奥妙,善于观察特殊事物的现象,从而发现其中 的奇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激趣手段,激发学生探究真理 的欲望,让学生在乐中求知,精心创设情境,在吸引上下 功夫,能很好地激活学生思维,产生探求知识奥妙的愿望, 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形成。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 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个 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口里无力地喊着“卖 火柴啦,卖火柴啦! ”说到这里,我话音一转,问:“同学 们,你们说小女孩后来会怎样呢? ”这一问像兴奋剂一样, 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续想故事结局这一过程,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被激活,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
2、 贵在质疑,播撒创新的种子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发明 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能发现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 的火花。“学起于思,思源一疑。”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都起源于疑。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新钥 匙,质疑应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提问 中唱主角。
我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引 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 课后进行延伸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 “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 在质疑、解疑中培养了创新精神。所以一节课结束之后, 还要给学生留出问的时间。学生的问题可能靠近课文内容, 也可能远离课文内容,但不论问题是怎样地提出,可以不 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激活学 生的思维,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就会有创造。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