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隧道坍方处理总结
一、工程概况
京福高速公路xx段Ⅱ期xx隧道为分离式双洞,平均长度为2565.1米,进出口均位于平曲线内,进口左右洞平曲线半径分别为868.411米和924.841米,出口左右洞平曲线半径分别为665m和620m;左洞进口桩号为ZK8+474.8,设计标高为599.85m;出口桩号为ZK11+040,设计标高为660.21m,全长2565.2米,纵坡2.35%。右洞进口桩号为YK8+495,设计标高为600.36m;右洞出口桩号为YK11+060,设计标高为660.56m,全长2565米,纵坡2.35%。
本隧道根据钻探揭露及浅层地震资料分析,共有6条构造痕迹,断裂构造带走向以NNE-NE向为主,少量NW向,倾角61-81度,为陡倾型,与隧道呈大角度相交,断裂性质有压性,压扭性、张性、张扭性,宽度及影响带0.5-10m。
隧道沿线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为主,孔隙潜水贮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残坡积层及强风化层中,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及水量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稳定水位一般自地面以下2-8m,雨季水位藏较浅,水量较大,旱季水位埋藏较深,水量较小,基岩裂隙水贮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主要分布在Ⅲ类围岩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含水量小--中等,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本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与施工。进出口进洞均采用Φ108×6mm有孔钢花管和无孔钢管超前注浆大管棚进洞,环向间距50cm,长20?m和40m,注浆液采用水玻璃(35波美度)和C30水泥液掺适量缓凝剂。浅埋段Ⅱ类围岩采用Φ50mm超前注浆小导管。每根长5.0m,环向间距50cm,纵向间距2.5m,外插角150;采用侧壁导坑开挖,U25型钢支护,打设Φ25中空注浆锚杆,喷C20钢纤维砼。二衬采用C25钢筋防水砼。浅埋段Ⅲ类围岩采用Φ25中空超前注浆锚杆,每根长5.0m,环向间距80cm,纵向间距3.2m,外插角200,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格栅拱架支护,打设Φ22砂浆锚杆、喷射C20钢纤维砼,二衬采用C25钢筋防水砼。深埋Ⅲ类围岩开挖方法同浅埋Ⅲ类围岩,仅采用格栅拱架支护、打设Φ22砂浆锚杆、喷射C20钢纤维砼,二衬采用C25素防水砼。Ⅳ、Ⅴ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法开挖,Ⅳ类围岩初支采用打设Φ22砂浆锚杆和拱部挂网、喷射C20普通砼,二衬采用C25素防水砼;Ⅴ类围岩初支采用喷射C20素砼,二衬采用素防水砼。
二、塌方经过
二○○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九时许,在完成隧道出口左洞YK10+863.5~YK10+865段支护后,当掘进至YK10+863(F13断裂带埋深32m)断面处,在施工队打设超前锚杆孔时,随着钻杆的抽出,一股地下水从孔内涌出,掌子面处围岩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变软,地下水冲掉掌子面处较软围岩(泥砂土),导致该拱部发生塌方,高度约为1.0m,宽3.5m,施工队马上组织人员对坍塌面采用喷射钢纤维砼进行封闭,用钢管支撑,并上报立即监理与业主。由于地下水太大,围岩遇水软化,无自稳能力,喷射砼大部分喷不住,随喷随坍,下午1时许,拱部再次发生坍塌,两榀已立好的格栅拱架被砸坏,坍塌持续地进行着,下午约2点半,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现场人员来出事点察看,决定用砂袋围堵,打设注浆小导管。
十一月二十四日,施工人员开始清理塌碴并将被埋开挖台车拉出,并对靠近坍方段已支护的格栅拱架进行支撑加固以防危及已支护的格栅拱架,加固方法为安装U25型钢支撑并打设锁脚锚杆,喷射砼将格栅拱架与U25型支撑牢牢联结在一起。
十一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由于连续下雨,加上地下裂隙水大,注浆效果不好,二十九日晚上YK10+863处地表突然发生塌陷,直径约为3.0m,深7.0m,呈圆柱形。详见附图一。
三、坍方原因分析
1、隧道经过的路段为不良地质(F13断层)是诱发第一次坍方的主要原因。
2、设计虽有表明断层带位置,但设计仍按深埋Ⅲ类围岩进行初支,支护太弱,对于此段遇水即软的泥砂夹层断裂带估计不足,没有采用超前注浆小导管进行支护开挖设计。
3、地下裂隙水量大,注浆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4、第一次塌方发生后,施工队在对塌体处理尚未达到预期的固结效果的情况下,对塌体的清理导致了塌方体的继续发展与扩大。
四、坍方处理主要技术措施与实施步骤
(一)第一次处理方案
二○○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福建省高指、设计院、隧道专家、业主、监理、承包人看了现场后,在邵武宾馆召开塌方处理方案专题会,大家认为断层带支护太弱、地下裂隙水大,注浆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不耽误工期,首先要解决地下水的问题,在地表打设若干个井,采用井点降水的办法。让塌碴体固结后重新注浆固结围岩与碴体,再从左洞靠近右洞塌方段找个围岩较好的地方打个横洞采用迂回的方案进行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