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坑开挖、支撑体系施工组织方案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xx集团xx铁路客运专线SDⅡ标 xx年xx月 1 编制依据 ⑴ 国家、铁道部和xx市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⑵ 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⑶ 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⑷ 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 ⑸ 地质水文勘察资料、设计文件; ⑹ 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⑺ 其它相关依据 2 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xx隧道进口敞开段、明挖暗埋段及工作井的基坑开挖内容,施工里程为DIK33+000~DIK33+661.9。 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表 3.1 工程概况 xx隧道位于xx客运专线xx站——xx站区间。隧道工程设计范围为两端轨面与地面的交点,即DIK33+000~DIK43+800,全长10.8Km。本标段明挖段及工作井总长661.9m,围护结构形式采用钢板桩、钻孔灌注桩和连续墙形式,支撑体系有钢筋砼支撑和钢支撑两种。基坑开挖采用分层接力开挖,边开挖边支撑的形式。DIK33+000~DIK33+661.9段围护结构概况见下表。 表一 围护结构概况表 里程 长度(m) 基坑深度(m) 基坑长度(m) 支撑 DIK3+000~+130 130 0.22~5.75 20.03~21.69 1道φ609mmδ12mm钢支撑 DIK3+130~+270 140 5.75~8.34 21.69~26.74 2~3道φ609mmδ16mm钢支撑 DIK3+270~+345 75 8.34~9.72 22.50~23.20 3道φ609mmδ16mm钢支撑 DIK3+345~+573 228 9.72~14.97 23.20~25.66 1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2~3道φ609mmδ16mm钢支撑 DIK3+573~+633.62 60.62 14.97~16.95 25.66~31.09 1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3道φ609mmδ16mm钢支撑 DIK3+633.62~+661.9 28.28 16.95~20.18 27.31~32.88 1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4道φ609mmδ16mm钢支撑 3.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2.1 工程地质 xx隧道明挖段位于xx三角洲平原地区,xx道以西,地形平坦开阔,地表主要为鱼塘及果园,水系比较发达,地面高程在0.5到1.5m之间。明挖敞开段隧道穿越地层主要地质状况为不透水淤泥质、粉质粘土层,明挖段由粘土层进入透水性强的砂层。具体地质情况有以下几点: 1、人工填土层(Q4ml) 勘察范围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局部为杂填土及耕植土,颜色主要呈灰色、褐黄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粘性土,欠压实,本层主要分布在xx两岸,层厚0.40~3.55m,平均厚度1.36m,层顶埋藏标高-0.09~2.85m。 2、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 ⑴ 粉质粘土层:本层零星分布,呈灰色、黄灰色,大部分呈软塑状,局部硬塑状,层厚0.50~9.20m,平均厚度2.51m ⑵ 淤泥层:本层分布广泛,呈深灰色、灰黑色,组成物主要为粘粒,含有机质,局部含贝壳碎片,饱和,流塑状,层厚0.80~17.50m,平均层厚5.27m ⑶ 淤泥质土层:本层分布广泛,呈深灰色,组成物主要为粘粒,含有机质,饱和,流塑状,层厚0.65~12.85m,平均层厚4.09m ⑷ 粉土层:本层零星分布,呈深灰色、灰色,组成物主要为粉粒及粘粒,很湿,稍密,局部松散,层厚1.05~3.50m,平均层厚2.22m ⑸ 粉细砂层:本层主要分布在xx两岸及沙仔岛,主要呈深灰色、灰色,组成物主要为粉细粒石英砂,局部含淤泥质或夹薄层淤泥质土,饱和,主要呈松散状,局部稍密或中密状,层厚0.50~16.55m,平均层厚5.07m 3、冲积层(Qal) ⑴ 粘性土层:本层大部分地段有分布(主要为xx两岸),呈褐黄色、灰色、杂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粘土、粉土,呈硬塑状,局部软塑状,层厚0.60~9.00m,平均层厚2.98m ⑵ 粉细砂层:本层主要分布在xx两岸,呈灰白色、褐黄色等,组成物主要粉砂、细砂,分选性较好。饱和,稍密~中密状,局部松散或密实状,层厚0.60~11.50m,平均层厚3.46m。 ⑶ 砾石卵石层:本层在xx两岸零星分布,呈灰白色,组成物主要为圆砾、角砾、卵石,分选性较差,饱和,中密状,层厚0.60~5.90m,平均层厚1.82m。 4、残积土层(Qel) 本层零星分布,呈褐红色、灰色,组成物主要为粉质粘土、粘土,大部分呈硬塑状,局部呈软塑状,遇水易软化,层厚0.55~15.40m,平均层厚为3.92m。 5、基岩(K)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