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本年度化学奖的另一半为Gillbert和Sanger获得。 作为物理学家的Gillbert受科学交流的启发,使 用硫酸二甲酯处理DNA, 使DNA中有腺嘌呤和 鸟嘌呤的地方断开,从而获得到一系列不同长度 的脱氧核苷酸片断。分别测定各个片断,最后就 能确定整个DNA中全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Berg与基因工程 如果说物理学家Gillbert是用化学方法测定DNA中 脱氧核苷酸的顺序,那么化学家Sanger则是用生物学 中酶的切割作用把RNA切割成小的片段,来测定核苷 酸的排列顺序。他又把DNA双螺旋用酶切割成互补的 许多小片段,在进行特殊的电泳分离测定,从而得知 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 Berg与基因工程 ? 生物体中的DNA会不断进行自我复制。但在生物 体外, 怎样使少量的DNA片段扩增至原来的成千上万 倍,甚至几百万倍呢? 作为化学家的Mullis在1983 年深夜驾车开过绕山的螺旋形公路时,冒出了一个极 妙的想法,并在1985年成功的付诸实践,这就是“多 聚酶链式反应”,即PCR技术。 Mullis发明PCR技术 这个技术首先根据待扩增的DNA片段两端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化学合成出两条互补的寡聚脱氧核苷酸引物,引物的作用是使DNA片段扩增。然后将过量的合成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DNA合成酶和待扩增的DNA片段混合,先高温变性(使DNA片段双螺旋解开),再进行低温退火(使两种引物各与一条DNA链相连接),和中温延伸(引物加DNA的两条链分别都1变2,2变4,以2n倍速扩增,每一循环才几分钟,几十分钟后就可以使原来的DNA片段扩大几万、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倍,为人类进行微量遗传物质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方法。 Mullis发明PCR技术 Smith是在喝咖啡时,与同事的讨论中想到了一个 进行定点诱变的好主意。这个主意付诸实践就是:先把 有待突变的DNA 克隆到M13噬菌体上。 使之感染细菌, 在细菌体内感染繁殖复制,提取出单链的DNA,加入突 变的引物(合成的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 使之与带有 目的DNA单链的M13噬菌体杂交,在加入DNA聚合酶和 四种脱氧核苷酸,使杂交后的突变引物延伸, 经处理后 去感染细菌,从中筛选出带突变DNA序列的突变体。这 就是聚核苷酸定点诱变技术,可以用来对任意已知的DNA 序列进行改变。这项技术改变了过去盲目诱导突变的方 法(如用X光照射)。 Smith建立定点诱变技术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93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s of methods within DNA-based chemistry Michael Smith (1932 – 2000) La Jolla, CA, USA Kary B. Mullis (1944 -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Canada for his inven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 for his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oligonucleotide-based,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nd its development for protein studies 197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H.Boyer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S.Cohen教授共同完成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们将两个质粒载体分别用同样的限制性内切酶切成线性分子,然后用DNA连接酶将这两个线性DNA分子连接起来,从而获得了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目的的基因重组的尝试。并由此提出了“基因克隆”的策略,世界上各国的生物学家立刻意识到这种对DNA进行重组的技术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开发了大量分离、鉴定、克隆基因的方法。 第一个重组质粒 第一个克隆动物 1997年2月23日,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Ian Wilmut及其团队宣布克隆了多莉羊。全世界和科学家都被该消息震惊。苏格兰科学家将未受精的卵细胞的核去除,将其与成年绵羊细胞的核融合。培养融合卵,然后移植到替代母亲中。这是首次报道从成年动物的DNA克隆动物。 1981年,剑桥大学的Martin Evans, Matthew Kaufman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Gail Martin分别独立从培养的母细胞中获得了小鼠胚胎干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