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处理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试验与研究.doc

强夯法处理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试验与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强夯法处理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试验与研究 引言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总面积达63万km2。湿陷性黄土泛指饱和的、结构不稳定的黄色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下沉的现象。它的这种特性,会严重影响结构物的安全和使用。本文在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通过强夯法处理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后,根据监测土体的分层沉降、地表沉降、测斜、孔隙水压力等结果,得出合理的强夯参数。 1 工程概况 xx至xx高速公路经过地区大部分为湿陷性黄土。为确保路基桥涵施工质量,为处理湿陷性黄土提供试验依据,阜朝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于2005年末和2006年初分别在22、28标段选取了三个试验段进行研究。我们作为施工单位参加了现场的实际操作和研究:我们所处标段主要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 2 试验原理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方式或动力挤密法,就是利用起重机械将重锤(2t)吊至一定高度(4m),使其自由下落,利用重锤下落的冲击能来夯实地基浅层土体,给地基以强大冲击能量。经过重锤的反复夯击,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使孔隙水和气体逸出,并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缩达到固结,使地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从而达到提高地基表层土体强度,减少地基沉降的目的。 3 击实仪器 夯击采用仪器为履带式起重机和夯锤。一般采用起重能力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起重高度大多在10~14m。夯锤采用钢材制作,夯锤底面为圆形。锤底面积宜根据土质确定,锤径一般2m左右,底面积3—4m2;锤重在10—20t之间,锤底静压力值25—40kPa。 4 强夯实验结果 4.1 地表沉降监测 取软土较薄的粘土路段进行分析,其沉降过程线呈现单一走向曲线(图1)。从图中可看出:第Ⅰ阶段为路堤填筑期,随着填土荷载加大,沉降速率较大,观测频率应大一些。一般每填筑1~2层或7~10d观测一次。第Ⅱ阶段为预压期,该阶段沉降的特点,先是发生大的沉降,经转折点T后很快趋于缓和,因此预压期的观测频率为每7~10d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以后每个月观测1~2次。第Ⅲ阶段为路面施工期,分底基层、基层和油面层三期施工。 图1 按双曲线推求下沉模式 4.2 土中水压力测试 孔隙水压力测试采用钢弦式孔隙水压力仪。孔隙水压力与钢弦频率有如下关系: u =K(f0- f1) 式中: u—孔隙水压力,kPa; K—系数,由室内率定; f0—零压力下钢弦的自振频率,Hz; f1—某时刻压力下钢弦的自振频率,Hz。 (1)夯击数的确定 根据现场的实际数据绘出了一组强夯处理中夯沉量随夯击数变化的曲线(图2)。由图2可见,按总夯沉量控制施工,则一般每个夯点需强夯8击即可达到要求。 图2 原地基强夯3个夯位下沉量的测试结果 关于锤位总夯击次数,是与预定改良深度密切相关的,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可知,在基础影响深度范围内的湿陷量,约占总湿陷量的70%~80%,根据工程需要,取略深于基础的影响深度3.5~4.0m作为地基改良深度的目标值。依据文献介绍,对不同性质的土壤,所需的打击能量E是不同的: 对杂填土:E=800KN·m; 对粘性土:E=500~600KN·m。 依下式粗略估算所需的打击次数: 式中: E—单位土体所需的打击能量(kN·m); S—锤底面积(m2); d—地基改良深度目标值(m); W—夯锤重量(t); H—落锤高度(m)。 以E=500KN·m,S=4m2,d=4m,W=10t,H=10m代入上式: 则: N=8(击) 将击数与测得的压实度数据统计成如下表,可见,按6击强夯压实,平均压实度大于90%;若按8击强夯压实,则整体土层的压实度均大于90%;按10击强夯压实,压实度较8击情况增加不明显,平均夯沉量的变化不大。 表1 强夯后的压实度测试结果 击数 测点号 平均压实度 1 2 3 4 88.7 87.6 89.3 88.5 6 91.2 89.6 90.5 90.4 8 92.4 93.1 92.8 93 10 93.1 93.4 93.5 93.3 (2)路基的沉降观测结果 根据表2中的路基顶面的沉降观测结果。可看出,对地基强夯处理后,路基的工后沉降很少,可满足路面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要求。 表2 试验段路基顶面的累积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点 时 间 2006-04-08 2006-06-26 2006-11-15 2006-12-10 1 0.0 2.1 2.6 2.7 2 0.0 0.1 0.9 1.1 3 0.0 -1.6 0.2 0.5 4 0.0 -1.4 0.9 1.0 5 0.0 5.3 6.7 6.7 (3)孔隙水压力随深度变化分析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