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基 陶瓷基 碳碳复合材料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4.3 碳/碳复合材料的界面和显微组织 4.3 碳/碳复合材料的界面和显微组织 4.1 c/c复合材料的发展 4.2 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抗氧化措施 Click to add Title 4.3 c/c复合材料的界面和显微组织 4.4 c/c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第四章 碳-碳复合材料(C/C)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性能特点 (1)力学性能 碳/碳复合材料不仅密度小、而且抗拉强度和扬氏模量高于一般碳素材料,因此碳纤维的增强效果十分显著。 碳/碳复合材料属于脆性材料,其断裂应变较小,在2.4%以下。但是,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假塑性效应”。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2)热物理性能 a.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热膨胀系数小,高温热应力小 b.导热系数较高 c.比热高,其值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d.抗热震因子相当大,为各类石墨制品的1至40倍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3)烧蚀性能 碳的升华温度高达3000以上,故碳/碳复合材料的表面在这样的高温度 下,通过表面辐射散热消耗了大量热能,传递到材料内部的热量相应地减少。 碳/碳复合树料的有效烧蚀热高,材料烧蚀时能带走大量热。 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和快速加热的环境中,由于蒸发升华和可能 的热化学氧化,其部分表面可被烧蚀。但共茨而的凹陷栈,良好在保留共外 形,且烧蚀均匀而对称,这正是它被广泛用作防热材料的原因之一。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4)化学稳定性 碳/碳复合材料除含有少量的氢,氮和痕量的金属元索外,几 乎99%以上都是由元素碳组成。因此它具有和碳一样的化学稳定性。 碳/碳复合材料的最大缺点是耐氧化性能差。为了提高其耐氧 化性.可在浸渍树脂时加入抗氧化物质或在气相沉碳时加入其它抗 氧元素,或者用碳化硅涂层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即将碳/碳复合 材料制品埋在混合好的硅、碳化硅和氧化箔的粉末中,在氨气保护 下加热到1710℃并保持2小时,可得到完整的碳化硅涂层。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主要应用 碳/碳复合材料因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烧蚀、具有传热导电、自润滑、本身无毒等特点,首先在导弹、宇航工业中广泛应用。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4.4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 * * * * * * * * * * * * * * 右图为三维编织C/C复合材料的PIC工艺规范图。 在PIC工艺中,预成型体采用真空浸渍工艺浸渍熔化的沥青,固化后放入压力容器中并用固态粉末沥青包围。然后放入碳化炉内,升温、加压,炉内压力为100MPa,温度为650 ℃ ,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进行碳化,碳化约需要18-30小时;有时为达到碳-碳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往往需要经过4-5次 PIC工艺循环。 4.2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iv. 抗氧化措施 a.氧化问题 c/c复合材料在高于370℃时就会发始发生氧化,在高温时是否具有可靠的抗氧化性能对c/c复合材料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b.抗氧化主要措施 有两种,一是在c/c复合材料表面进行耐高温材料的涂层,起到阻隔氧侵入作用;二是在制备c/c复合材料中在基体中预先包含有氧化抑制剂。 4.2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c.氧化机制 由碳元素所组成的c/c复合材料在空气中应用时学反应为: 2C十O2 =2CO(g) 2CO十O2=2CO2 上述反应甚至在氧分压很低的情况下仍然进行,但氧化速度与氧分压 成正比。 氧化过程中的两种控制机制:一是在较低温度,如低于650 ℃时氧 化主要受化学反应机制控制,二在高温下则主要受气体的扩散控制。这 两种作用机制的大致区分温度范围在600-800 ℃之间。 4.2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右图为不同类型碳纤维和基体的C/C 复合材料在650度干燥空气下的氧化失重与时 间的关系。 由石墨化基体碳组成的c/C材料的氧化明 显低于各向同性碳。 和未增强的各向同性碳的氧化相比,碳纤 维/各向同性碳的复合材料的氧化速率要高 的多,这表明在氧化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孔洞、 微裂纹和纤维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