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楚辞讲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楚国:先秦长江文化的代表    1.地域与沿革 ;    2.文化     (1)居长江流域,物产丰饶〔一,重群体,轻个人意识不若中原之甚;二,受中原文化影响,但相对而言,不拘礼法,喜标新立异;三,物质生活相对充裕,手工业发达,艺术基础深厚。〕 ;    二、屈原与《楚辞》     1.屈原〔名平,字原,一字灵均。〕    (1)身世〔屈原在《离骚》中自述生平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我们从中可以推测出他的出生年月和祖上身世。〕 ;    2.《楚辞》     (1)“楚辞”一语的含义〔“楚辞”一语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本二义:一、战国至汉代人为屈原所写之作;二、把屈原自己的作品也包括在内。後世一般用第二义。〕:①诗体〔1.楚地特色(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2.神奇瑰丽的浪漫色彩;3.抒情色彩。〕;②作品〔屈原、宋玉之作以及两汉人之仿作。〕;③诗集。 ;三、屈原的作品    (一)《离骚》    1.“离骚”的含义〔古人解之,离有二义:遭(以“离”同“罹”)、别。骚有三义:愁、忧、扰而忧。则离骚之义为“遭忧”或“因别而忧”。今人解之,或以离骚为“牢愁、牢骚”,如游国恩;或以之为“避忧”,如钱锺书。〕 ;     4.《离骚》的结构与内容     第一段:“帝高阳之苗裔兮……岂余心之可惩”。以象征手法写实。首述身世、心志,为全诗定一基调;次言欲为美政而取信于怀王,结义于同侪,皆归于失败;终则表白矢志不渝。     第二段:“女媭之婵媛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在想像世界中重演现实,发抒愤懑。女媭责备,可见虽为至亲亦不理解;陈词重华,无奈之下求知于先王;重华不答,独自求索〔五次“求女”——帝宫玉女、巫山神女、宓妃、有娀氏之佚女、有虞氏之二姚。〕,终归于失败。     第三段:“索藑茅以筳篿兮……蜷局顾而不行”。首言灵氛、巫咸之占,见楚国之弊败,非远走无以君臣遇合,抱负伸张。次言楚国现实,君庸臣昧,绝难作为;再次,真欲往而睹故国,终不忍弃。     尾声:不见容于楚国,欲治〔为“美政”〕不能,欲弃不忍,只得在想像中与先贤同游。以此结束全诗。〔彭咸之身份、意义不易确定。过去认为是殷商之贤臣,有谏不从,自溺而亡,未必。〕  ;     5.《离骚》的艺术特色    (1)象征、比、兴手法的运用;    (2)雄奇瑰丽的想像;    (3)执着追求,独立不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九歌》     1.《九歌》的来源与功用    关于《九歌》来源的说法有二:   (1)夏启得之于天。《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郭璞注云:“皆天帝乐名也,开登天而窃以下用之也。”这是《九歌》作为祭神用曲的神话化。——娱神之用。 ;    2.屈原与《九歌》     (1)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     其要点为:     ①《九歌》为屈原所作。     ②《九歌》本为楚国沅、湘间祭祀娱神用曲,屈原流放此间时据以改编。     ③屈原改编《九歌》的目的:一、原词鄙陋,改作以使雅驯;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王逸说法中存在的问题:    ①屈原以流放身份不可能参与祭歌改编之事。    ②屈原流放沅、湘时必无如此心境与闲暇。    ③所祀之神有天神、地祇、人鬼,乡野祀神之选择必不能如此精当。    ④沅湘地区不当祀河伯,民间祭祀不可能有《九歌》所描述之豪华贵重。     (2)《九歌》为屈原改编的楚国国家祀典之乐。理由是:    ①屈原曾为三闾大夫,执掌祀典,故有改编祭歌之权力。    ②屈原为三闾大夫时,政治上处于上升期,正合于《九歌》流露之情感;《九歌》的情感是活泼明朗,以节日求福的欢愉之情为基调。    ③据《史》《汉》等书记载,太一、东君、云中君、司命、河神等,皆为汉代朝廷所祀;以楚汉之渊源,可知他们亦为楚国国家祀典之对象。;    3.《九歌》的内容与读法   (1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