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选修练习古代史篇
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六朝时期,用九品官人法选拔官吏,标准是门第而非学识。隋朝初年,废除了地方长官辟举本地士人担任官吏的陋习,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进行考核;以后又规定,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连任,不许本地人担任本地官吏。与此同时,隋朝设立秀才科、明经科,参加考试的有太学(国子学)州县学的生徒,也有各州按规定举荐的贡士。考试统一的课程,一律按照才学标准录取;录取和任用权完全掌握在吏部手中。隋炀帝增设了进士科,只考试策论。一般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选官制度改革的作用。(8分)
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周武帝宇文邑(543~578)是宇文泰的第四子。武咸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建德元年(572年)终于诛杀权相宇文,独掌朝政。后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有皇帝掌握,并开始招募军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准备兼并北齐。建德三年(574)下令废除佛教和道教,捣毁佛像,焚烧佛经,沙门、道士还俗。近百万僧尼、道士及依附寺院、道观的人口由此成为承担赋役的国家编户,于是“民役稍稀,租调日增,兵师日盛”。建德五年(576年)十月,父领兵七路攻齐。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军乘胜围邺,一举攻陷,俘北齐后主父子,灭北齐,宇文邑在位期间,摆脱残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邑生活简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指出,北周武帝执政时期的主要政治活动。(9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政治活动的历史意义。(6分)
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明鼎革,社会生产遭受巨大破坏,流民成为明代突出的社会问题。宣德年间,吏部奏请原先设有巡抚侍郎的河南、山东、山西、湖广、浙江、江西各府州县额外增设抚民官和佐贰一员,以辅助各级官吏安置流民,勘实户口,登记钱粮。正统年间边患日益加深,流民迭起,政府遂强化抚民官的权力,招抚流民垦荒置业,恢复生产。流民浪潮暂时平息后,朝廷下诏称“抚民官于民无益有损”“悉令回还吏部”。土木之变后,大量中原流民南逃,流民起义席卷四省。明廷重兵平定后认为“虏寇不过边境之患。流民则为心腹之疾”,遂将抚民官的设置区域由北方五省逐渐转移到荆襄地区,并进一步扩展到沿海沿边和边疆民族地区。万历后期至明亡之前,明廷派遣总督、巡抚执掌地方,基本取代抚民官的角色。
——摘编自朱绍祖《明代抚民官的设置及其兴废原因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流民问题的成因及抚民官设置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明代抚民官设置现象。(5分)
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由亩或地了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匠籍制度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匠籍制度变化的影响。(9分)
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其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在中国古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了郎中以外,考功司员外郎、主事、令史、书令史、掌固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二十七条相对具体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簿”,然后逐级检勘、汇总、上报,最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
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考课制度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考课制度的作用。(8分)
高二历史选修练习近代史篇
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