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苏轼趣种人生理想在不同的境遇下其追求的具体东西有-天府新论.pdf

尽管苏轼趣种人生理想在不同的境遇下其追求的具体东西有-天府新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 文学研究 · 天《府新论》l996年第5期 苏轼于绍圣四年 (1097)被谪儋州 。元符三年 (1100)遇赦 北归,在儋州度过 了艰难 困苦而有意义的3年 。从著作来看,苏试 在儋州创作 了诗词140余首.散文百余篇 ,书信4o余篇。 《书传》 一 部 ,并对 《易传 》和 《论语说》进行 了修订 。除此而外 ,还在 自己力所能及 的范 围内,为海南人 民做 了不少有益 的事 ,在海南 文化、医药 、生产 的发展史上 留下 了不可密灭 的功绩 ,受到 了海 南人民世世代代的敬仰与纪念 。这对于一个被诬陷贬谪到海南的 士大夫来说 ,是难能可贵的。究竟是甚么精神力量的支持 ,使苏 轼在生活上极端 困苦和在精神上十分孤寂 、苦 闷、悲愤 的境况下 , 获得如此重大的成就?笔者 以为:坚持某种理想追求,不屈不挠 , 不畏艰难 困苦 ,不颐个人升沉 ,是苏轼居儋时期的主导思想和精 神支柱 ,而善于 自我排遣 ,则是为了解除思想上的重压和生活上 的困难 ,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以此来营造一个为保证实现理想追 求必不可少的主客观环境的精神武器 。那种认为贬儋时期的苏轼 主要是依靠道 、释思想 ,而达到 了 “任性逍遥 ”、 “随缘旷放 ”的 境地 ,才度过 了艰难 困苦 的三年谪贬生活 的看法 ,是值得商榷的。 苏轼 自幼即受到了儒家思想的良好教育和薰陶,对古代范滂 和本朝范仲淹那样尊主泽 民,正色立朝 ,而不计个人得失的贤臣 十分崇敬 ,并决心师法,作一个能舒解 民困,致君尧舜,坚守节 操 的忠 良。他的最高人生理想 ,就是在经历了谪儋3年 ,遇赦北归 时 《答李方叔书》中所说 :“不有益于今 ,必有觉于后,决不碌碌 与草木同腐。”尽管苏轼趣种人生理想在不同的境遇下其追求的具 体东西有所不同,但 “肴益于世”这个总 目标却始终没有改变。这 绝非一个躲进 “仙 山”、 “佛 国”的逃世者所追求的和要做的事。 大致说来 ,苏轼 “有益于世 ”的人生理想,在为官时期的主 要追求是作一个尊主泽 民,致君尧舜 ,舒解 民困的贤臣。他也知 道仕途多险 ,升沉无定 ,要成为一代忠 良并非易事,但无论形势 如何艰险,为臣者均应 “以道事君……若与时上下,随人流仰 ,虽 或适用于一时,何足谓之大 臣,为社稷之卫哉?”(《叔孙通不能致二 生》)而为臣者 “砥砺名节 ,正色立朝 ,不务雷 同以固禄位 ,非独 人臣之私义,乃天下国家恃以安者也。”(《张九龄抑牛仙客》)由于 仕路崎岖,因此 ,苏轼也奉行孔子所倡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但 他认 为: “君子有责于斯世 ,力能救则救之……力能正则正之 … … 既不能救 ,又不能正 ,则君子不敢辞其辱 ,以私便其身 。…… 君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