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众形象及消费安全调查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跨国公司问题频现的根源在于“中国缺乏相应的产品规范标准和监管细则” 46%的调查者认为,跨国公司问题频现的根源在于“中国缺乏相应的产品规范标准和监管细则”。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时间还非常短暂,很多问题对于管理者而言,也都是新鲜事物,如何完善市场经济的规范和监管细则,管理者们还有很长的一段了要走。 约有3成的公众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频频出现问题,是由于跨国公司很“透明”,出了问题容易被公众关注。另有2成的消费者认为跨国公司只注意开拓市场,长期忽视对消费者和公众安全的责任。 跨国公司在中国频频出现问题的原因 “血汗工厂”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过剩”和“劳动保护法规不健全” 耐克“血汗工厂”事件的发生应该说有中国自身的特殊背景和根源,“血汗工厂”的实质是“付出远远高于回报”,按照供求理论,当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时候,成交的价格就比较低,表现为资本支付人工成本就非常低,所以导致耐克“血汗工厂”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劳动力过剩”,但是不是在劳动力过剩的地方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呢?不尽然。“劳动保护法规不健全”给了耐克“可乘之机”,在国外,作为工人自己的组织“工会”经常会同“资方”进行“薪酬方面的谈判”,但类似事件在国内似乎很少发生,原因在于政府管理部门没有从制度上为广大“劳动者授权”,没有制度的保障,相信随着制度建设的日益完善,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尊重本土民族情感是跨国公司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必要条件 “朝日啤酒涉嫌资助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可以说跨国公司在尊重本土民族情感方面的败笔,“朝日啤酒”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很长一端时间了,但其市场占有率一直比较低,相关产品也一直没有打开市场,这和公司本身的立场有很大的关系,当今社会,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同类产品很多,品牌很多,是完全的消费者主导的买方市场,“朝日啤酒”的这种行为最终将导致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 公众对“朝日啤酒涉嫌资助日右翼篡改教科书”的评价 提供安全产品,关注公众健康和安全是企业公众形象建设最迫切的课题 接近半数的公众认为“提供安全产品,关注公众健康和安全”是企业公众形象建设最迫切的课题,这也是保障公众最基本的生存权的基本前提条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商业诚信与企业道德”也是“企业公众形象建设”最迫切的主题之一,信用社会的到来将给企业提出更高的信用要求,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用保障。 企业公众形象建设最迫切的主题 企业公众形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公众同时指出:企业公众形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依靠企业自身、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中介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企业是主体和内在动力;行业协会需要进行引导、积极指导、沟通;政府监管部门是规则制订者和裁判;中介和媒体是公众监督的典型代表,同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 如何推进企业公众形象建设 谢谢大家! 企业公众形象及消费安全调查 何谓企业公众形象 企业公众形象,是指企业基于自身良性发展前提之下的公众综合印象及评价。 其中包括企业现代制度的确立、财务能力、员工权益、投资者关系、消费者权益、品牌培育、危机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供应链关系等要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将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竞争力将会提升到企业公众形象的竞争之上,企业不仅是商品生产者、服务的提供者,更是维护商业文明、推进和平、维护法治、维护社会公正、维护价值体系的主力。企业还应把承担社会责任、主持社会公正、主办公益事业、评判道德是非作为发展方向。 一个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必须跨越的“山坡命题”。 企业公众形象事件中的消费者感受 众认为被曝光的公众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 应该说中国公众事件的曝光度越来越高了,但似乎和公众的预期还存在相当的距离,接近6成的公众认为,被曝光的公众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更严重的是另有1/4的公众认为被曝光的是“规范的、透明程度比较高的企业”,相反“不规范的不透明的企业”没有曝光,公众感受不到,应该说公众期望,曝光机制能够“一视同仁”,不搞“区别对待”,同时加大曝光力度,加大普通公众的监管力度。 公众对层出不穷公众形象事件的评价 频频发生的公众事件让消费者没有安全感 在本次调研中,有37%的消费者表示“消费与生活潜在风险太多,完全没有安全感”,这部分消费者已经完全丧失了“信任感”,要培养和建立这部分消费者的信心恐怕不太容易;另有1/3的消费者表示“现在没有安全感,但对未来有信心”,这部分消费者暂时已经建立了自身的条件反射机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弱化这种负面刺激,同时强化正面刺激;同时有2成的消费者表示“还有更多的企业的产品是安全的,对整体有信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