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步行治疗评定技术操作规范
一、步行能力
1、定义 针对受检者步行能力和状态以及对步行能力进行宏观分级,了解受检者能否在不同环境下步行的评定方式。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神经系统和骨骼运动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影响行走功能者,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起的偏瘫、帕金森病、小脑疾患、脑瘫、截肢后安装假肢、髋关节置换术后等。
(2)禁忌证: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下肢骨折未愈合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
3、设备与用具 评定量表,见步行能力分级量表(表1-8-1)。
表1-8-1 步行能力分级量表
分级
分 级 标 准
1
不能步行
2
非功能性步行(治疗性步行):训练时用膝-踝-足矫形器或拐等辅助具能在治疗室内行走。耗能大、速度慢、距离短、无功能性价值,但有预防压疮、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质疏松等治疗意义。
3
家庭性步行:用踝-足矫形器、手杖等可在家行走,但不能在室外长时间行走。
4
社区性步行:用或不用踝-足矫形器、手杖可在室外和所在社区内行走,并进行散步以及去公园、诊所、购物等活动。但时间不长,如超出社区范围仍需乘坐轮椅。
4、操作方法与步骤 采用步行能力分级量表对受检者进行相应的评估。
5、评定标准 参考步行能力分级量表分级标准。
6、注意事项
(1)嘱受检者尽量放松,以平时正常步行的感觉完成评定。
(2)目测观察时,不仅要观察患侧下肢,亦要观察对侧下肢,以便比较。
(3)行走时受检者衣着尽量少,充分暴露下肢,以便准确观察步态特征。
(4)注意疼痛对步态的影响。
(5)目测观察属定性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必要时进一步采用定量分析。
二、步态
1、定义 通过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的手段,针对人体步态的特征,判断异常原因、程度及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为制订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神经系统和骨骼运动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影响行走功能者,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起的偏瘫、巴金森病、小脑疾患、脑瘫、截肢后安装假肢、髋关节置换术后等。
(2)禁忌证: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下肢骨折未愈合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
3、设备与用具 行走通道、秒表、皮尺、滑石粉或墨汁等。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目测分析:
1)了解病史:包括既往的损伤、疾病以及手术史,对于判断步态有重要参考价值;
2)体检:包括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等,有助于分析步态障碍的原因;
3)观察:包括受检者的站立姿势、步态的总体状况、识别步行周期的时相与分期及其特点、观察髋关节运动、骨盆运动及身体重心;
4)判定步行周期中支撑相与摆动相的特征,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及下肢各关节运动时的角度变化参见表1-8-2;
5)临床常见异常步态:臀大肌(髋伸肌)步态、臀中肌步态、股四头肌步态、帕金森步态、减痛步态、偏瘫步态、剪刀步态、跨阈步态、短腿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和持拐步态等。
表1-8-2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的角度变化
步行周期
关节运动角度
骨 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首次着地
5 ?旋前
30 ?屈曲
0 ?
0 ?
承重反应
5?旋前
30?屈曲
0?~15?屈曲
0?~15?跖屈
支撑中期
中立位
30?屈曲~0?
15?~5?屈曲
15?跖屈~10?背屈
足跟离地
5?旋后
0?~10?过伸展
5?屈曲
10?背屈~0?
足趾离地
5?旋后
10?过伸展~0?
5?~35?屈曲
0?~20?跖屈
摆动初期
5?旋后
0?~20?屈曲
35?~60?屈曲
20?~10?跖屈
摆动中期
中立位
20?~30?屈曲
60?~30?屈曲
10?跖屈~0?
摆动末期
5?旋前
30?屈曲
30?屈曲~0?
0?
(2)定量分析(足印法):
1)在受检者足底涂上滑石粉或墨汁;
2)受检者在行走若干步后,从一侧足跟着地时开始计时,走完全程后于同一侧足跟着地时停止计时,记录及计算平均步行周期时间;
3)测量行走距离,测量左右步长;
4)测量步宽,计算步频、步行速度;
5)结果判定。
5、评定标准 参照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的角度变化参考值及实际测量参数。
6、注意事项
(1)嘱受检者尽量放松,以平时正常步行的感觉完成评定。
(2)目测观察时,不仅要观察患侧下肢,亦要观察对侧下肢,以便比较。
(3)行走时受检者衣着尽量少,充分暴露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