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究。所以本文对“五四”时期俞平伯的新文学创作展开整体研究,力求把新诗与散文研究统一起来,因而将新诗和散文作为互补共融的整体以共同探究“五四”时期俞平伯的新文学创作。本论文将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为分析俞平伯新诗和散文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从不同视角出发作更深入的挖掘和论述,以历史的、审美的眼光看待“五四”时期俞平伯的新诗和散文创作。通过对文本的归类、细读、梳理、辨析、归纳等方法,进而在分析、比较阅读研究中试图描绘出一个拥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意蕴的俞平伯,同时也希望在对俞平伯白话新诗和散文创作综合考察的基础之上,探寻俞平伯作为个体存在的“五四”知识分子对于新文学创作的独特贡献和意义,从而突出俞平伯的个性特色和典型意义。
2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五四”时期的俞平伯及其新文学创作
第一章 “五四”时期的俞平伯及其新文学创作
俞平伯出身于文化世家,幼承家学,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耳濡目染之间,奠定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同时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年少时便已开始系统接受近代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的熏陶。旧学诗词、新式思想,无不供其齿颊,他就在这种中西方文化交融里承仰呼吸。这对他后来的文化选择和文学道路影响很大。
俞平伯先是诗人后成为散文家,在“五四”以来的新诗和散文创作方面卓有成就,业绩非凡。应该说,“五四”时期俞平伯的新文学创作与他的家世、经历、性格、才情均有所关联。俞平伯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染,这些文化因素相互交织,深深融合入其体内,并通过其新诗、散文创作诠释体现出来。然而,俞平伯所汲取的各种文学创作之源、各类构成要素又是相互杂糅的,彼此交错的。本章试从家学渊源、时代背景以及他本人的古典文学修养、师承交往、师友唱和等方面出发,探究“五四”时期俞平伯的新文学创作。
第一节 俞平伯新文学创作的传统文化资源
俞平伯出身于一个诗礼传家的传统士大夫文人家庭。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德清俞氏是江南赫赫有名的一个文化世家,俞樾、俞陛云、俞平伯的学术与文学成就素来受人敬仰。诚如黄兴涛先生在《文化名门世家丛书·序》所言:“每当我们由陈寅恪而追念陈三立、陈宝箴,由俞平伯而溯至俞陛云、俞樾,或由粱启超而谈到梁思成、粱思永时,心中总会不期而然地涌起一种文化幽情。在他们背后,不仅有‘家’的含义,有学术文化‘底蕴’,而且存在着杰出的学者、文化人
个体与家族群体和时代文化关联着的历史。”①高祖父俞鸿渐是清朝举人、诗人,曾祖父俞樾和父亲俞陛云都是清代的著名文人学者。尤其曾祖父俞樾(1821—1907)是俞氏家族的关键人物,字荫甫,号曲园先生,是晚清的经学大师。当时李鸿章与俞樾同年中举,曾国藩是有远见之人,目光很犀利,非常欣赏俞樾的才华。后来俞曲园南归著书立说,在言传身教的岁月里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弟子,桃李满天下,其中的一位便是章太炎。父亲俞陛云是晚清探花,官至翰林院编修,母亲许之仙亦是杭州名门之女,能工诗文。
俞平伯出生在这样诗书气氛浓郁的家庭,自幼即受启蒙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间,奠定了深厚的旧学基础。俞平伯的童年就是随着曲园老人在苏州“曲园”里度过的。著作等身、学术渊博的俞樾对这个曾孙非常重视,热切期望他将来能够继承家学。有了曲园老人的悉心教诲,俞平伯自幼便有了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严格的家学
为俞平伯打下了坚实的旧学基础。俞平伯在 1984 年 8 月所写谈《大学》一书的短文中,曾回忆说:“《大学》为前代开蒙书,自称,四岁初读首篇,尚在光绪甲辰开馆先,原书有先君题记,迄
今八十余年矣。”②这些小时候熟读的经书诗词,后来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中国最后一代传统知识分子,这种扎实的童子功对后来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乏系统的传统教育是无法更深入领悟传统文化魅力的。
①俞润民.德清俞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页 1.
②箫悄.古槐树下的学者俞平伯传.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页 18.
3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五四”时期的俞平伯及其新文学创作
然而曲园中的生活并非封闭,俞平伯自六岁起开始习英文,他 16 岁便考入新式学堂苏州平江中学就读,即使由于避难逗留上海一年,除了旧学不曾放下,还系统学习了英文和数学。可见,俞家的教育始终与时代气息相通。可以这样说,“五四”精英们所普遍反映、普遍接受并追求的西方近现代文明的热忱,并不仅仅是一场运动所带来的风起云涌,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幼年起就已经开始接受近现代教育,这又往往与家庭背景密不可分。家长们对于文化的前瞻性、判断力,使俞平伯自幼便在文化教育上占得先机。
儿时的俞平伯,就生活在这样亲人关怀备至的包围之中。俞平伯童年的美好生活也令后来的好友朱自清羡慕不已,这种充满爱的童年记忆对俞平伯以后从事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就像百草园对周氏兄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0万吨有色冶炼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报批).pdf VIP
- 2.4《最后一片叶子》-【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VIP
- 军事历史(空军工程大学)网课章节测试答案.pdf
- 案例25-李娟利等与张波集资房买卖的合同 纠纷上诉案.docx VIP
- MAYA灯光材质渲染.ppt VIP
- 中西文化对比提升学生视野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材质与灯光渲染》教学大纲.docx VIP
- 《角色绑定与动画》教学大纲.docx VIP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复核审计服务115页.docx VIP
-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输血制度(2025版).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