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基础处理工艺作业指导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管基础处理工艺作业指导书 5.5.1 工艺概述 一、基础处理方法的选择的影响因素 采用基础的类型应根据沉管沉放环境,水力条件(流速、流向、水深、波浪、潮汐等)、气 候条件、沉积及地基情况、地震,隧道用途以及航运条件等来进行综合考虑。其中主要的四个影 响因素是:淤积、地震、潮汐和航运。淤积和潮汐对基础处理的作业时间要求比较严格,时间上 稍有耽误,便会形成新的沉积,需要重新清淤。同时它们也对具体采用何种埋藏深度(是半埋、 全埋还是裸置于河床)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英国北威尔土康维隧道(1991) ,因在何时才能够开 始喷砂等一些限制问题耽误了时间造成了隧道管段下面产生沉积物,后采用压气提升泵清除。对 于地震要求,尤以日本沉管隧道为甚,它要求沉管基础必须满足抗震要求(一般按地震烈度 10 度设计),否则后果难以预料。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在多震的日本,也尚未出现过任何因地震而 引起的沉管隧道破坏的事故。至于航运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水上施工作业。因此在确定沉管隧道 基础前,必须详细调查了解影响施工作业的因素,然后才能选择合理的沉管基础。 选用何种基础处理方法的主要依据有:沉管段基槽底的工程地质条件;抗震设计要求、航道 通航及封航要求、管段尺寸(主要是管段底宽尺寸)、沉管隧道所在地区充填料供应条件、沉管隧 道所在地区现有可供施工选择的工程船舶配备条件、河(海)水深,工期及经济性要求等多方面。 二、基础处理方法 综合国内外的施工实践,世界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方法就充填与处理时间先后来看可大体上分 为先铺法和后填法两大类;就施工工艺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刮铺法、喷砂法、灌砂法、 注压浆法、桩基法、沉箱桥台式基础和导管法水下灌注砂基床等方法。 1. 灌砂法 管段沉放完毕后,从工程船舶上通过导管沿着管段侧面向管段底部灌填粗砂,构成纵向垫层。 此法不需专用设备,施工方便,较适用于底宽较小的钢壳圆形、八角形或花篮形管段。这是一种 最早的后填法的基础处理方式,美国早期的沉管隧道沉管段的基础处理常用此法,1969 年建成 的阿根廷 Farana(Hernandias)隧道,亦用此法。 该工法是在管段底板中等距离预埋灌砂管,通过灌砂管向管段底下预留基础空间进行灌砂, 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工程、仑头~生物岛沉管隧道及珠江沉管隧道都是采用该方法进行基础。 灌砂法施工原理见图 5.5.1-1。 - 479 -图 5.5.1-1 灌砂工 - 479 - 2. 灌囊法 首先在开挖好的基槽底面先铺一层砂、石垫层,然后于管段沉放前在管段底面下事先系扣上 空囊袋一并下沉,先铺垫层与管段底面之间留出 15~20cm 的空间。 待管段沉放完毕后,从工程船舶上向囊袋内灌注由粘土、水泥和黄砂配成的混合砂浆,直至 管段底面以下的空隙全部充填满为止,见图 5.5.1-2~图 5.5.1-4。 25cm 25cm 30cm~40cm  纵断面  60cml=42m 垂直千斤顶 10cm~20cm 10cm~20cm 图 5.5.1-2 灌囊法纵断面图 横断面 管节底宽37.4m 42.0m 21.0m 图 5.5.1-3 灌囊法横断面图 平台船 沉管管段 第二层砂囊 - 480 - 480 - 第一层砂囊 图 5.5.1-4 灌囊法基础施工 囊袋的尺度按一次灌注量而定,一般不宜过大,以能容纳 5~6m3为度。制造囊袋的材料要有 一定牢度,并有较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以便灌注砂浆时顺利地排出囊袋中的水和空气。 混合砂浆的强度(标号)要求不高,只须略高于基槽原状土即可,但其流动度应较大。灌浆时, 从水面通过 100mm 直径的消防软管,靠砂浆自重自行灌注,而不加压(所以不称为“压浆”)。 灌注时必须密切观测管段是否被顶起,一般可采取间隔(跳挡)轮灌等措施来避免管段被顶起。 此法最初用于瑞典 Tingstad 隧道(1968),以后亦用于日本的衣浦港水底隧道。 3. 压浆法 压浆法是从隧道内部,经预埋在管段底板上的单向阀压浆孔向管底空隙压注混合砂浆。该法 - 481 -最早是在日本东京港第一航道水底道路隧道(1976)使用。其具体作法是,向在管 - 481 - 0.7m 厚的砂岩碎石层泵送了 0.5m 厚的膨润土砂浆层,管段的边缘用砂碎石过滤层来密封以防止 砂浆漏失,对于终端的管段采用钢桩基础。我国甬江沉管隧道采用的就是压浆法基础。 压浆法是在灌囊法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发展而来,可省去较贵的囊袋、繁复的安装工艺、水 上作业和潜水作业。 压浆所用混合砂浆是由水泥、蒙脱土、砂和适量缓凝剂配成。蒙脱土亦可用粘土代替,其掺 用目的是为了增加砂浆的流动性,同时又节约水泥。混合砂浆的强度只需 5MPa 左右,只要不低 于地基原状土体的强度便可。因管段作用在基槽底面上的压力很小,一般只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