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谢有顺先生对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与谢有顺先生对话   谢有顺,1972年8月11日生于福建省长汀县美溪村,客家人。著名文学评论家。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读本科和文学博士。1992年至今,已在《文学评论》《新华文摘》等刊发表有当代文学批评、思想随笔300余篇,计200余万字。有著作《活在真实中》《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等近十种。主编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评传》《优雅的汉语》等丛书多套。曾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2005年度青年批评家奖”等奖项。1998年起,居广州。先后供职于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省作家协会。2006年12月,调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很多年前,我就在读谢有顺的文学评论。那时,北村和谢有顺似乎是联袂登上文坛的。他们的信心,也是从那个时候传达给我的。   但可能时间还要向前推移。2007年4月,孙绍振先生因讲学下榻于东南大学的榴园宾馆,我去拜访孙老师。席间,孙老师向我讲起当年在福建师大的一些事儿:“20世纪90年代初,《文艺理论研究》主编徐中玉老师约我写一篇文章,写了亲笔信来。我刚刚从美国回来,对于中国当代文论,一时有些生疏。不得已请他试试,用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合作一篇文章。他交来的稿子,不管我如何以挑剔的眼光去推敲,也只改动了两个字。稿子寄出的时候,本来是把他的名字放在前面的。但是编者张德林先生来信,出于某种不成文的规格,必须把我的名字放在前面。我很为难,他却爽快地同意了。”孙老师还说到《小说评论》的王愚先生又约请他为杂志写评论专栏。由于连续出访,他对于中国当代小说的熟悉程度已经远不如前了。于是又一次请谢有顺代笔。这一次由于是连续性的专栏,而谢有顺当时大学本科还未毕业,用两个人合作的名义,怕在编辑部很难通过,暂时就用了孙老师的名字。   孙绍振先生在《小说评论》上的专栏以及其后谢有顺在《小说评论》上的专栏,我都有幸在第一时间内读到。我甚至从一些文章知道谢有顺大学毕业后曾经有过一段艰难的人生历程。我一直关注着这位青年评论家,无论是他行走在路上,还是他在《南方都市报》以及其后到广东省作家协会,我都为他庆幸。及至听到他先成为陈思和先生的博士生,后走进中山大学成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我由衷地替他高兴。他自己也为这一学术归宿感到欣慰,他走进中山大学后,不久即给我发来了邮件,告诉我他已换了新的单位,改用新的联系地址了。   姜广平:你的文学评论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当初你为什么就能在那样的年龄发现文学评论?在那样的年龄,又是如何能扛得起文学评论的?这其实是你的老师孙绍振先生问出的问题:“他以小小二十几的年纪,为什么就有了对中国当代文学条分缕析、挥斥方遒的气魄?”   谢有顺: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因为这只是别人对我的观感,以及我的老师对我的厚爱之词,多少有点言过其实了,当不得真的。就我而言,我觉得自己的写作道路既平常又艰辛,毫无传奇可言。即便我出道比人早那么一两年,年轻一点,又有什么值得惊奇的?你想,格非22岁时就写出了《迷舟》,苏童不到25岁就写出了《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王国维30岁左右已经有了《人间词话》——这些都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了。面对他们,我常常问自己,在他们那样的年龄,我又写出了什么?想想都是惭愧。因此,如果能够把自己摆在更大的视野里来观察自己、反省自己,你就会觉得,我的人生没什么得意和成绩可言,更多的是失败。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今日我的体会尤为强烈。   姜广平: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像孙绍振这样的前辈的引导,还有哪些人物给了你重要影响?哪些著作构成了你阅读生命中的重要标志?   谢有顺:在现实中,给我影响的人,更多的是一些渺小的人物,他们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他们的内心却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念,比如我父亲的耿直和公正,我在福州时一些朋友的谦卑和纯粹,我在报社时一些同事的勇敢和敬业,等等。他们的存在,会构成一个不易觉察的精神气场,影响着你。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细微影响,有时比你的阅读和思考更加重要。当然,在文学界,也有很多老师、前辈在影响着我,有些人是以他的文字,有些人是以他的为人,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群在心里默默感念的人,他们的名字若要说出来的话,我可以列出一长串。省略吧。至于著作,除了《圣经》,鲁迅、卡夫卡、加缪、曹雪芹、钱穆、刘再复等人的著作,都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仍然无法一一列举出这些人的名字。我把学习看作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有时,一句话,一次游历,一片黄昏的景象,也能给我以深刻的启示。过去,知识分子普遍重视的是心灵对世界的发现,现在,我认为,由眼睛、鼻子、耳朵、舌头所组成的感官系统对事物的感知、观察而获得的经验,对于我们建立写作的世界观同样重要。当苍白的纸上的文学越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