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板块俯冲带地震波各向异性及剪切波分裂的成因机制.docxVIP

大洋板块俯冲带地震波各向异性及剪切波分裂的成因机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洋板块俯冲带角度的变化特征 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周留煜12° (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2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3.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内容提要】汇聚板块边缘的俯冲作用是板块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重 点。板块俯冲带的几何形态是了解俯冲作用形成演化?板块的各项物理属性和 地壳幔特点及相互作用的窗口。俯冲带的经典分类是A型陆邛击俯冲和B型洋- 陆俯冲或洋-洋俯冲?后者是研究的重点?因为洋壳较薄?往往在俯冲带形瓦 过程中同下地壳或上地幔的流体作用相尖联。板块俯冲的几何性质中?俯冲玮 的倾角相对能反映出较多的地质和物理信息?因此本文旨在总结其影响和矢联 因素-包括洋壳曲率半径-板块汇聚速率-板块年龄?负浮力-板块绝对运 动,地幔流体等等。希望能对这些俯冲带的影响因子有一个大致的归纳和分 析,为研究俯冲作用的演化和形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俟键词】俯冲带分类-俯冲带角度-几何形态-影响因子 1引言 俯冲作用(subduction)是汇聚板块边缘的相互地质作用过程?表现为一个上覆板 块(overriding plate)斜插入另一个板块之下?下伏板块(subducting plate)往往下切甚 至至地球地幔部分。俯冲带即是俯冲作用的板块前缘部分?是板块消减灭亡的集中区 域?同新生板块的孕育场所大洋中脊相对应(MOR) ?共同构成了岩石圈构造单元的一 部分。 典型的稳定俯冲作用带往往是一块洋壳俯冲到大陆壳之下或者另一块洋壳之下?在 大陆岩石圈俯冲带往往产自大陆碰撞的过程?而在大洋岩石圈则表现为板块的消亡和被 动大陆边缘的形成(De Franco and Govers et al ? 2008; Wortel and Govers et al ( 2009; Zheng and Ye et al 2009) o也就是说全球所有的俯冲带中下插的板块均为大洋板块, *收稿日期:2012 -03-10 作者简介:周留煜?男? 1988??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硕士 ?从事岩石学?板块学研究; E-mail: zhouliuy@ gmail. com 而上覆板块可以洋壳或者陆壳。 俯冲带中的研究往往和贝尼奥夫带相尖联? 俯冲作用的平均汇聚速率为2-8厘米每年-大约一个手指甲盖那么长。 2板块俯冲带的分类 引言中提到过?板块俯冲作用可以发生在大陆或者大洋岩石圈?因此俯冲带根据作 用发生不同构造环境分为A型和B型俯冲。 2. 1经典A型和B型俯冲分类 2. 1. 1 A型俯冲 这一术语是为了纪念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地质学家安普费勒(0, Ampferer)而命 名的,他首先提出阿尔卑斯山的大陆地壳曾经遭受过俯冲消减的概念。A型俯冲是指一 个大陆岩石圈对另一个大陆岩石圈的俯冲作用。当两个大陆型岩石圈地块之间汇聚时? 在陆缘新形成的热而较轻的火山弧有可能逆冲于冷而较重的稳定大陆岩石圈地块之上; 或者伴随继续的挤压过程,隨后发生一个大陆岩石圈地块俯冲于另一个大陆岩石圈地块 之下?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印度洋板块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分 别向东西两向挤压?造成岩石圈双层增厚而形成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高耸111脉(Molnar and Tapponnie「? 1975; Cobbold and Davy ? 1988; Tapponnier and Gilles ? 1988; Davis and Lillie -1994; Replumaz and Negredo et al *2010) o A 型俯冲作用往往发生于伴生的 B 型 俯冲作用之后或同时(王少军,2011)。A型俯冲作用会导及致陆缘山系后方挤压和地 壳缩短?沿俯冲带出现叠瓦状逆冲带和复杂的推覆体,并伴随着前陆盆地生成。例如匹 川龙门山构造(李勇?1998;刘树根与罗志立等? 2003;刘树根与徐国盛等? 2003;吴 LU ? 2008) o A型俯冲在我国大陆上的表现即为样子板块自南向北俯冲至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 块自北向南俯冲在华北板块之下甚至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自东而西的俯冲,特别是我国 秦岭-大别山歩鲁地区等-比如江西武功山俯冲造山带(Fau「e and Sun et al -1996)? 大别山南缘扬子板块前陆盆地(张开均与黄钟瑾等?1996),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一西昆 仑地区的大型逆掩推覆构造(鲁新便与石彦等?1995) ?扬子和华北板块接合处东秦岭 造山带区域(蔡学林与吴德超等*1994; Qin and Lai et al .2010)以及钦杭接合带的云 幵卄万大山盆山区(丘元禧与梁新权,2006)。 2.1.2 B型俯冲 B型俯冲是全球分布最广泛的俯冲?是洋-洋或洋哪击俯冲?也就是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