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华本《开元天宝遗事》校勘商榷
摘要:本文就中华书局2006年版曾贻芬先点点校本《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的疏漏和不足之处举例分析考订校勘。
关键词:中华本《开元天宝遗事》失校之处校勘
《开元天宝遗事》一书多叙述玄宗朝故事,为五代王仁裕所撰,据其自序,本书乃作者行经关陇时,采摭传闻编成,此书保存了一些正史所未载的唐代社会史料。中华书局2006年出有曾贻芬先生点校本(《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是书以明代建业张氏铜活字本为底本,参校了日本宽永十六年刻本、《顾氏文房小说》本、《历代小史》本、《四库全书》本四种版本。曾先生用力之劬勤,开卷可晓,此本优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山东大学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中的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应该是目前最可靠的本子。学界能有这样便利的版本,曾先生功莫大焉。笔者在阅读中发现中华书局本还有少许漏校和不足之处,为便于该书的整理研究,现在选择其中有碍于文意理解者,以俟方家之教。
笔者所参考的版本除曾氏所用《顾氏文房小说》本、《历代小史》本、《四库全书》本外,主要尚有《说郛》本。可能是因为此书篇幅短小,《说郛》卷五十二上全篇尽录,所以等同于另外得到一种版本。另外,《类说》卷二十一《开元天宝遗事》、《绀珠集》卷一《开元天宝遗事》也节引此书不少条目,虽然文字未必尽同,但可以作为补充证据。
我们首先来看几条中华本失校之处,读古书难解原因之一便是文字可能有误,笔者遇到不解之处,查对其他版本,有时有中华书局本未出校语而又能文从字顺的异文,而且往往是其他版本都一致,唯有中华书局本及其底本有误。
1.(申王)以龙檀木雕成烛发童子,衣以緑衣袍,系之束带,使执画烛列立于宴席之侧,目为“烛奴”。诸宫贵戚之家皆效之。(卷上《烛奴》,第23页)
按:“烛发”不可理解,木雕童子岂有以烛为发者,如果仅仅是以蜡烛雕成头发,那么又怎么能称之为“烛奴”呢?当从四库本①、《说郛》本作“烛跋”。烛跋,指竖立蜡烛的底坐。《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孔颖达疏:“《小尔雅》云:‘跋,本也。’本,把处也。”
2.明皇遭禄山之乱,銮舆西幸,禁林中枯松复生,枝叶葱倩,宛若新植者。(卷上《枯松再生》,第7页)
按:“葱倩”,当从顾氏本、《历代小史》本、四库本、《说郛》本作“葱蒨”。蒨,形容草木青葱貌,《玉篇?艸部》:“蒨,青葱之皃。”“倩”字用以形容枝叶,未为合适,且也未见与“蒨”通用。
3.岐王有玉鞍一面,每至冬月则用之,虽天气严寒,则此鞍在坐上如温火之气。(卷下《暖玉鞍》,第57页)
按:末句不可理解,此处疑当从《说郛》本作“取此鞍在上坐,如温火之气”,《绀珠集》卷一(四库本,第872册第293页。)省作“岐王有玉鞍,坐之如温火气”。“则”可能是“取”之误,“坐上”二字则是倒乙,原校亦云顾氏本、《历代小史》本、四库本、和刻本皆作“上坐”。“温”读作“蕰”,“蕰火”指不见光焰的火,是说坐在这个玉鞍上很暖和,就像下面有暗火。
4.明皇召诸学士宴于便殿,因酒酣,顾谓李白曰:“与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明皇笑曰:“学士果有所饰。”(卷下《任人如市瓜》,第58页)
按:唐明皇问李白的话不易理解,“与天后”之上顾氏本、四库本、《说郛》本有“我朝”二字,宜据补,明皇酒酣之余,得意地问李白自己治国与武则天相比如何。不补上“我朝”二字,就会显得太过突兀,前面又缺乏相关语境。此条之末明皇话中的“果有”更是使人疑窦丛生,不知所云,笔者认为当从顾氏本、四库本、《说郛》本作“过有”,此乃明皇自谦之辞,推言李白的赞誉夸大修饰过度。《历代小史》本查无此条,而曾先生的校勘记却提及此本,是一种疏忽。
综观全书校勘记,可知曾先生的底本张氏本独异于众本之处甚多,曾先生已经有一些校改,窃以为还有一些地方文字扞格,应依据其他版本,且举数例如下:
5.八月十五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备文字之酒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昼,苏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使撤去。(卷下《撤去灯烛》,第36页)
按:原校云“文字之酒宴”顾氏本、《历代小史》本、四库本、和刻本皆作“文酒之宴”,《说郛》本亦同于诸本,应从之。“文字之酒宴”语甚奇兀,哪有文字的酒宴呢?疑张氏本“之”字上移,“酒之”二字互乙,有人认为语句不顺,又加一“字”。
6.因寒所结檐溜,皆为冰条,妃子使侍儿敲下二条看玩。……妃子笑而答曰:“妾所玩者冰筯也。”帝谓左右曰:“妃子聪惠,比众可爱也。”(卷下《冰筯》,第42页)
按:“比众可爱”值得怀疑,“比众”,原校云顾氏、《历代小史》本作“比象”,四库本、《说郛》亦作“此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