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3章混合燃料生成的物理一化学基础
由于当前内燃机替代液体燃料的产量并不大,因此绝大多数都是以一定比例和汽油(或柴
油)掺混一起在汽油机(或柴油机)中使用, 这样做也可获得不要过多变动原机设计的好处。除
此之外,应用混合燃料还可带来以下的好处。
(1) 可以改善单一替代燃料(如二甲醚、F-T油)的润滑性能;
(2) 在柴油中加人各种含氧的替代燃料,可以显著改善碳烟排放;
(3) 加人高十六烷值替代燃料(如DME、F-T油)可以改善柴油的着火特性;
(4) 促进溶解(如在甲醇柴油中加入油酸,在甲醇汽油中加入杂醇、杂苯等);
(5) 有可能改善经济性和排放;
(6) 最主要的是减少汽油和柴油的消耗。
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转的平稳性,要求相互混合的液体燃料能够生成物理-化学性质完全均
一的溶液,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替代燃料和汽油(或柴油)具有完全互溶的性质,有些燃料之间
仅具有微溶或部分溶解的可能,因此就存在一个促溶或助溶的问题。
图3. 1示出我们常遇到的石油系燃料(包括汽油、
汽油、柴油、重油
柴油和重柴油)、芳烃、 植物油、醚类、醇类(甲醇、乙醇)
和水(本身不是燃料)六大类液体之间的互溶情况w,凡
芳烃
两类物质之间用实线相连的表示两者之间可以任意比
例互溶(称为共溶),两者之间用虚线相连的表示只能部
分互溶或微溶(指两者只能在一定的体积比例范围内互
溶),不连线的表示不相溶(如汽油、柴油、重柴油和水)。
当然,单纯从组织内燃机燃烧的角度看,主燃料和 低碳醇 植物油
辅助燃料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分别进入气缸从而避免燃
料之间出现的互溶难题,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要应用两
醚类
套供油系统,使发动机结构复杂,改装成本增加。主要
的目标还是集中在使用一_供油系统的替代燃料掺烧 图3.1六类物质之间的互溶情况[1]
上,替代燃料的掺燃率卩定义为
” =_____掺烧量 (3. 1)
5 —暴MS +主燃料蒼
对某一类型的发动机,不是掺烧率越高越好,而是要由试验结果决定最佳值。
3.1 液体燃料的互溶问题
系统中物理-化学性质完全均一的部分称为“相”,早在1876年吉布斯(Gibbs)就提出一个
简单而实用的公式,称为相律,用来表述平衡系统中相数、组分数、自由度数及影响物质性质的
47
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 重力场、电磁场、表面能等)之间关系的规律,在只考虑压力和温度因
素的影响时,吉布斯相律可以表示为
/ = K ~ p -\- 2 (3.2)
式中:/为自由度,它是指在不引起旧相消失和新相形成的前提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独立变
动的强度性质称为系统的自由度。例如,当水以单一液相存在时,要既不生成水蒸气又不生成
冰,则压力P和温度T两个参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因此/=2;又如一杯不饱和的盐水
呈单相存在时,压力 温度了和盐的浓度[C ]均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因此/=3;K为组分
数;少为相数;“2”即为温度和压力两个变量。
3. 1.1二液系统
由式(3. 2),对二液系统 iC =2,因此 一^+2 = 2 —^+2 = 4 —少,当 /=0 时, ¢=4,即
二液系统,最多可有四相共存。同样,当我们要求中 =1时(即二液系统形成可供发动机应用
的均匀混合燃料),由式(3.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