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船舶的气囊下水工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小型船舶的气囊下水工艺   摘 要:本文根据船舶气囊下水实施案例,通过对下水过程中气囊压力、牵引力等一系列的计算,介绍船舶气囊下水的原理、方法及流程,探讨气囊下水作为中小型船舶下水方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船舶;下水;气囊   Abstract: Based on some actual cases of ship launching by air bags and through calculation of pressure and pull force of air bag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method and procedures for ship launching by air bag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launching by air bag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ships.   Key words: Vessel; Launching; Air bag   船舶下水是船舶建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除了拥有造船坞的船厂采用坞内造船、船舶出坞进水之外,下水的方式还有很多,以纵横方向分作二大类的话,纵向下水以纵向油脂、滑道方式占主要地位,横向下水以轨道、液压堕船小车、机械方式见多数。而采用气囊下水,业内人士过往都认为那是“山寨厂”的船舶下水方式。当然,华东沿海一带的民营船厂成功地应用气囊下水,将30 000~80 000万DWT级的船舶推下水,是促使船舶气囊下水行业标准诞生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仍不足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其的不正确认识。根据我们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通公司)多年、多艘、多船型船舶气囊下水的实践,着力向中小型船厂,中小型船舶推荐采用气囊下水作业既安全、可靠又环保、经济是很有理由的。如表1所列航通公司先后以气囊下水的计有“粤工桩九”、3 300 m3 LPG船(二艘)、78 m三用工程船(二艘)和58.7 m工程船(四艘)等共九艘船舶;其中有船底平坦的、也有型线变化比较大的船舶,然实践证明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每条船都安全下水。   1 基本参数   见表1 。   2 工作原理、工艺流程   2.1 工作原理   在船舶底部与地面之间按一定间距布置一定数量气囊,通过卷扬机的外力牵引船舶,使气囊向前滚动,从而使船舶与地面产生相对移动,达到移运船舶下水的目的。   2.2 工艺流程   船舶气囊下水工艺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船底部放入大直径气囊,随即充气入囊将船舶顶高到离地1 m,在撤去船舶建造、合拢所使用的高墩之后,由气囊滚动、搬运船舶下水。   第二步:牵引系统拉动船舶向前,并及时在底部放入接应气囊,船舶移动;此时,需保证船底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0.5 m。   第三步:船舶整体下水,自浮后气囊回收。   3 实船下水作业   以“粤工桩九”和58.7 m工程船为例,分两种情况阐述。   3.1 在新会厂区“粤工桩九”船舶全气囊下水   3.1.1 船舶所使用的简易船台与滑道坡度设计   因“粤工桩九”下水后自浮吃水比较浅,所以在不考虑当地、当时潮差的情况下,下水滑道末端水深达到2 m,即可满足安全下水的要求,因此需要船台坡度、滑道长度设计如图1。   3.1.2 气囊布置   见图2。   3.1.3 气囊参数的确定   见表2。   3.1.4 下水过程中气囊的受力分析与计算   1)顶升船舶撤高墩;船舶下水前坐于高墩之上,应先将高墩撤下。气囊将船舶顶升1.0 m时计算气囊的承受压力(在此工作压力下气囊直径有2%的弹性变形)。   单个气囊承压宽度:B= ×(D×1.02 - H)/2   气囊的有效承压长度:L0=L总-2×0.866×D   气囊承压总面积 :S=n×B×L0   实际气囊承受压力:P=Q/S   式中D为气囊直径;Q为船舶重量;H为气囊工作高度(一般船舶建造时支墩高度都在0.9 m左右,因此H按1 m考虑);L总为气囊总长度;L0为气囊移运中有效承压长度;n为气囊个数。顶升时气囊垂直于船舶26.4 m长的边进行摆放布置,选取12个直径1.5 m,长度10 m的气囊进行顶升,气囊按双排摆放。   按上列公式计算得出B=0.83 m;L0=10.0 m;S=99.6 m2;则P=0.15 Mpa小于工作压力0.2 Mpa,所以顶升时选用12个气囊是安全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船底支垫高墩时应预留足够的间距以置放气囊和移出高墩。并符合下式计算:顶升气囊间距:a=(L-b×n)/n。   式中L为船底可放置气囊的平底长度;b为未充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