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⑶ 由此可见,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semiautonomous organelle),它的生长和繁殖由两套遗传系统(核遗传系统和线粒体遗传系统)控制。 第五章 线 粒 体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和酶的分布 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⑴ 一. 线粒体的基本性质 1894年,Altmann,生命小体(bioblast) 1897年,Benda命名线粒体(mitochondria) ㈠ 形态:光镜下多种多样,有线状,短杆状, 粒状,圆形,哑铃形等。与细胞种类 和生理状态有关。 ㈡ 大小:一般直径在0.5~1.0μm,长3μm, 最长的8~10μm。与细胞种类、生理 状态及环境条件有关。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⑵ ㈢ 数目:正常细胞一般有1000~2000个 线粒体。与细胞种类和生理状态 有关。 ㈣ 分布:与细胞种类和生理状态有关。线 粒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常 分布在功能旺盛,需能较多的部 位。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⑶ 二. 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电镜下,线粒体是两层单位膜围成的封闭的 囊状结构。 ⑴ 外膜(outer membrane) ——位于线粒体外表面,一层单位膜,厚6~7nm, 含有很多运输蛋白,构成小溶质分子可以穿 过的通道。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⑷ ⑵ 内膜(inner membrane) ——位于外膜的内侧,一层单位膜,厚5~6nm,蛋白质与脂类的比例为3.8∶1。 ⑶ 嵴(cristae)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有管状,板层状两种类型。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⑸ ⑷ 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 ——位于内膜和嵴的基质面的带柄的圆形颗粒,其实质是ATP酶复合体,是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包括: 头部——含可溶性ATP酶(F1),有合成 ATP的功能,其上部有一个抑制多肽。 柄部——是对寡霉素敏感的蛋白(OSCP) 基片——嵌入内膜,为疏水蛋白(HP) 在内膜和嵴上有许多带柄的小体称为基粒,又称ATP酶复合体。 ? ? ? ? ? ? ? ? ? ? F1 F0 ?F1 由5种不同的亚单位组成——3? 3? 1? 1? 1?。? ?交替环状排列,形 成球形头部; ? ? 形成柄部, ?贯穿 于头部并形成柄的一部分。 内膜上的特殊结构——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 ? F0 由3个不同的亚单位组成—— 1a 2b 12c。 c 亚单位形成膜上可移动的环; a 亚单位可作为质子的通道; b 亚单位嵌入脂质双层,并延伸到F1, 形成柄的一部分。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⑹ ⑸ 膜间腔(inter membrane space) ——内、外膜之间的间隙,宽6~8nm,其中有 可溶性酶,底物等。 ⑹ 嵴间腔(intercristal space) ——嵴与嵴之间的腔,也称内腔或内室。其内充 满基质。 ⑺ 嵴内腔(intracristal space) ——由嵴膜包围,与膜间腔相通。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⑺ ⑻ 基质(matrix) ——内腔中所充满的较致密的物质。 ⑼ 基质颗粒(matrical granule) ——位于基质中的一种较大的颗粒,能调节 线粒体内离子环境。 ⑽ 核糖体 ——存在于内腔中。 ⑾ DNA ——线粒体的DNA,存在于内腔中。 第二节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和酶的分布⑴ 一.化学组成——蛋白质,脂类,水等。 ㈠ 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 内膜含量最多。 可溶性——基质中的酶,外周蛋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