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轴向柱塞泵 径向柱塞泵 2.4 柱塞泵 分类 直轴式(斜盘式) 斜轴式 2.4 柱塞泵 一、轴向柱塞泵 斜盘式 斜轴式 1.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结构 一、轴向柱塞泵 2.4 柱塞泵 1.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1) 组成: 一、轴向柱塞泵 2.4 柱塞泵 配油盘、柱塞、缸体、倾斜盘等 它由装在壳体内的一对齿轮所组成。 1. 结构组成 2.3.1 齿轮泵 一、 外啮合齿轮泵 外啮合齿轮泵由 前、后泵盖,泵体,一对齿数、 模数、齿形完全相同的渐开线外啮合齿轮组成 1. 结构组成 2.3.1 齿轮泵 一、 外啮合齿轮泵 两啮合的轮齿将泵体、前后盖板和 齿轮包围的密闭容积分成两部分。 轮齿退出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增大, 经吸油口吸油; 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减小, 经压油口排油。 2. 工作原理 2.3.1 齿轮泵 一、 外啮合齿轮泵 齿轮泵的排量q是其两个齿轮的齿间容积之总和 3. 流量 2.3.1 齿轮泵 一、 外啮合齿轮泵 q 流量脉动 由于齿轮啮合时,啮合点位置瞬间变化,其 工作容积变化不均匀,因此造成瞬时流量不均匀 -----即脉动。 4. 结构特点 2.3.1 齿轮泵 一、 外啮合齿轮泵 2) 困油现象 ① 定义: 困油区 困油现象 ② 原因: 齿轮重迭系数ε>1 4. 结构特点 2.3.1 齿轮泵 一、 外啮合齿轮泵 2.3.1 齿轮泵 2) 困油现象 ③ 后果: 冲击、振动、发热,噪声、汽蚀。 ④ 解决: 在前后盖板或浮动轴套上开卸荷槽 原因 液体压力产生的径向力: 齿轮传递力矩时产生的径向力: 困油现象产生的径向力: 危害 轴承载荷增加;轴受径向力而变形。 3)径向力不平衡 4. 结构特点 2.3.1 齿轮泵 一、 外啮合齿轮泵 平衡措施 开压力平衡槽: 通过在盖板上开设平衡槽,使它们分别与低、高压腔相通,产生一个与径向力平衡的液压作用力, 但是,它是以增加了径向泄漏为代价。 减小压油口直径 2.3.1 齿轮泵 通过齿轮啮合处的间隙泄漏占总量的 5% ; 通过泵体内孔和齿顶圆间的径向间隙泄漏占总量的20%~25% ; 通过齿轮两端面和端盖间的端面间隙泄漏占总量的75%~80% 减小泄漏的措施 减小径向不平衡力; 提高轴与轴承的刚度; 对泄漏量最大的端面间隙采用自动补偿装置。 2.3.1 齿轮泵 4) 泄漏 优点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 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 自吸性能好,对油污不敏感; 工作可靠,便于维护。 2)缺点 流量脉动大; 容积效率低; 噪声大; 排量不可调。 3)应用 低压用于机床系统,中高压用于工程机械等系统中。 5、外啮合齿轮泵特点及应用 2.3.1 齿轮泵 1. 分类 2.2 齿轮泵 二、 内啮合齿轮泵 渐开线齿形 摆线齿形 月牙隔板 1) 组成: 小齿轮、 内齿环、 月牙形隔板等。 2.2 齿轮泵 2.渐开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 2) 工作原理: 小齿轮带动内齿环同向异速旋转: 左上半部分轮齿退出啮合,形成真空,吸油; 左下半部分轮齿进入啮合,容积减小,压油。 月牙板同两齿轮将吸压油口隔开。 2.2 齿轮泵 2.渐开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 3) 特点及应用: 无困油现象; 流量脉动小; 噪声低; 加工复杂,造价高; 用于中低压系统。 2.2 齿轮泵 2.渐开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 1) 组成: 内外转子相差一齿且有一偏心距。 2.2 齿轮泵 2.摆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摆线转子泵) 2.摆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摆线转子泵) 2.摆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摆线转子泵) 2) 工作原理: 吸油—左上半部分,轮齿脱开啮合容积↑, 压油—左下半部分,轮齿进入啮合容积↓ 3) 特点: 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 运转平稳,噪声小 流量脉动小。 但齿形复杂,加工困难,价格昂贵。 2.2 齿轮泵 2.摆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 2.3 叶片泵 一、分类: 单作用式; 双作用式。 二、单作用叶片泵 1、组成 定子: 转子: 叶片: 壳体: 左、右配流盘: 传动轴 2.3 叶片泵 2、工作原理 v密形成: 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围成 v密变化(转子顺转): 下半周,叶片伸出,v密↑,吸油; 上半周,叶片缩回,v密↓,压油 吸压油腔隔开: 配油盘上封油区和叶片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pdf VIP
- 中考现代文阅读——邓宗良《母亲的叶搭饼》.docx VIP
- 2025年防火涂料项目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CDS2.XwithHPLC操作说明资料.pdf VIP
- Python数据分析及应用 课件 第3、4章 程序的控制结构、函数.pptx
- 2025村道生命防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我国隧道盾构掘进机技术的发展现状.doc VIP
- DBJ50_T-460-2023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企业评价标准(OCR).pdf VIP
- 食材采购配送服务以及售后服务方案.pdf VIP
- 2025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省级与地市级合卷)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