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爬行类的起源与进化 新化石证据表明蛇起源于陆地(How snakes lost their limbs) A Cretaceous terrestrial snake with robust hindlimbs and a sacrum 想到蛇,我们脑子里就会想到一种没有四肢的爬行动物。但蛇过去并不总是这样。我们 已经知道化石中的一些蛇是有四肢的,有足够多的化石证据可以证明,蛇的四肢的消失 不是一个简单的、渐进的过程。从阿根廷白垩纪地层中新发现的一个蛇化石不仅有强壮 的后腿,而且还有一个荐骨区域(过去在蛇身上从未见过),它使得后腿能够与脊椎骨通过关节连接起来。这可能是已知最原始的蛇,其解剖特征表明,蛇起源于陆地上,是穴居的,而不是像人们经常以为的那样起源于海洋。(Letter p. 1037) Nature 20 April 2006 (Vol. 440):1037 枕骨髁(枕髁,occipital condyle) 枕骨外面,在枕骨大孔两侧有椭圆形隆起的关节面,叫枕骨髁,与寰椎(环椎)的上关节窝形成环枕关节。 TAKE-HOME MESSAGES (1)洄游:一些鱼类在其生命过程中的一定时期,沿着一定路线进行集群的迁移活动,以寻求对某种生理活动的特殊要求,避开不利环境。这种迁移活动称为洄游。鱼类识别洄游路线有自身的遗传因素,并靠识别沿途的水流气味、温度梯度、食物构成、地球磁场等综合因素来进行洄游。 (2)生殖洄游 从越冬或索饵场所向产卵地进行的迁移。如成熟的海生大麻哈鱼在生殖期进行溯河洄游,到达淡水的产卵地。而淡水的鳗鲡则降河洄游,从淡水游向深海进行产卵。 (3)索饵洄游 为寻找食物而进行的洄游。 (4)越冬洄游 为寻找适宜的越冬场所而进行的洄游。 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有哪些?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缺少颈部,因此头不能灵活转动; 身体大多流线型,体被骨质鳞片或盾鳞; 表皮内具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粘液使体表粘滑,减少了水中游泳的阻力,保护身体免遭病菌、寄生物的侵袭。 躯干具成对附肢:偶鳍,可作为运动器官; 以鳔或脂肪调节身体比重获得水的浮力; 靠躯干分节的肌节的波浪式收缩传递和尾部的摆动获得向前的推进力; 以鳃为呼吸器官,鳃是由外胚层形成,气体交换面积大,水中80%的氧可通过鳃摄入体内; 为适应不同的水域,有不同水和盐的调节机制; 头骨完整,感官发达;体内受精,有卵生、卵胎生、假胎生等多种生殖方式; 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有什么区别? 软骨鱼类:骨骼终生为软骨;体被楯鳞;鼻孔和口腹位,肠中有螺旋瓣;鳃隔发达,鳃裂一般五对,鳃裂直接开口在体外;无鳔;体内受精,雄体有鳍脚,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和假胎生(“卵胎生”);尾属歪尾型。 硬骨鱼类:骨骼一般为硬骨;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鳃裂外有骨质鳃盖骨保护。鼻孔和口多为端位。多数具鳔。大多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少数为卵胎生。正尾型。 THANKS 真骨总目 真骨总目 五、鱼类的系统进化 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适应水生生活而发展出许多特有的结构 志留纪: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一支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 今天:两大类群: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鱼类的系统进化地位 软骨鱼类 3.7亿年(泥盆纪);裂口鲨:最早阶段软骨鱼 鲨鳐类 全头类 硬骨鱼类 辐鳍鱼类:(泥盆纪) 肉鳍鱼类:(泥盆纪~中生代末期)包括总鳍鱼和肺鱼。泥盆纪期间这一支演化出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 蝾螈 副支气管 支气管 1、脊索动物的起源 环节动物学说(annelid theory)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理由: 这两类动物都是两侧对称和分节的,都有分节的排泄器官和发达的体腔,都是密闭式循环系统。 脊索动物幼体进化假说(Garstang’s hypothesis of chordate larval evolution) 1928年由英国生物学家加斯坦(N. Garstang)提出。 棘皮动物学说(echinoderm theory) 认为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来自共同的祖先。 脊索动物幼体进化假说 该假说认为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的共同祖先类似于现代半索动物的羽鳃类,营固着或半固着生活,藉腕的触手摄食。其后,脊索动物的祖先发展为类似于尾索动物以鳃裂滤食,成体营固着生活,幼体的尾部有脊索支撑,可以自由游泳。这类原始的幼体通过幼态成熟(neoteny)发展为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的祖先可能是一种蠕虫状的后口动物,它们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这种假想的祖先可以称之为原始无头类。原始无头类有2个特化的分支,即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由原始无头类的主干演化出原始有头类,即脊椎动物的祖先。 1水中的进化: 原始有头类: 一支进化出较原始的,没有上下颌的无颌类—圆口纲。(甲胄鱼化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光伏电站运行常见故障及技术解决方案.pdf VIP
- 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docx VIP
- 生成式AI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教师教学决策优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二物理导学案-全一册.pdf VIP
-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pdf VIP
- 人民大2023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PPT第2章 选:论文选题与研究设计.pptx VIP
- 2025年中国食品级碳酸氢钠数据监测报告.docx
- 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教授——程林同志事迹材料— .doc VIP
- 高中物理竞赛-话题5:多质点在动态多边形顶点的相遇问题和多解问题.doc VIP
- 《提升基层干部管理能力》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