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地区区经经济济发发展展水水平平差差异异 、、教教育育不不平平等等与与政政府府干干预预
——基基于于清清代代康康熙熙年年间间分分省省取取 制制度度的的量量化化历历史史分分析析
((下下))
2019年07月23 日
五五 、、教教育育不不平平等等再再讨讨论论
由上分析 ,我们发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会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 ,分省取 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落后地区进 录取的状
况 ,降低了经济发展水平对进 录取的边际影响 ,促进了教育的区域公平 。但这项政策是否能够缩小不同省份之间的教育差
距?无疑值得进一步考察 。
在明清会试考试中 ,有一个“巍科人物”的统计值得我们关注 。“巍科人物”指的是会试考试的前两名 (传胪 、会元)和殿试的
前三名 (状元 、榜眼 、探花)。成为巍科人物 ,不仅是考生个人无上的荣誉 ,也直接决定了考生初次任职的高低 。由于这种
排名还是“凭文取 ” ,所以只有那些教育实力雄厚的大省 ,才能产生更多的巍科人物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分省取 政
策对各省巍科人物的影响 ,来识别此项政策是否能够真正提升落后省份的教育实力 。
考虑到每科巍科人物人数较少 ,为了更加清晰准确地展示巍科人物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文参考商衍鎏的 《清代科
举考试述录》,梳理了顺治三年 (公元1646年)至光绪三十年 (公元1904年)112科殿试各省份巍科人物分布状况 (见
[51]
图2 )。 从中看出 ,巍科人物人数最多者为江苏 、浙江两省 ,安徽 、江西 、山东 、直隶等省次之 ,余省皆为数无几 。而边
远省份 ,如山西无状元 、传胪 、会元 ,陕西 、广西无探花 ,云南 、奉天无状元 、榜眼 、探花 、会元 ,贵州无榜眼 、传胪 、会
元 ,四川无会元 ,甘肃省巍科人物皆无 。从占比来看 ,满清112科巍科人物中 ,江南的巍科人物占比最高 ,为42% ;其次为
浙江 ,占比为26% ;再次为湖广 ,占比7% ;江西位居第四 ,占比为5% ,其余省份占比极低 。这表明 ,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
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地区 ,近70%的首选人才出自江南 、浙江两地 ;其余省份的巍科人物总共才30% ,偏远的经济落后地
区 ,更是寥寥无几 ,表明巍科人物的分布存在畸多畸少的不均衡状态 。
为了进一步考察分省取 政策实施前后各省份巍科人物的变动情况 ,以及实施分省取 政策对省际巍科人数分布的影响 ,本
文还梳理了康熙五十一年之前 (公元1685— 1712年间)10科殿试省份巍科人物与康熙五十一年之后 (公元1713— 1736年
间)10科殿试省份巍科人物的分布状况 (见图3 )。从中看出 ,实施分省取 政策前 ,江南的巍科人物最多 ;其次为浙江 ,
湖广各有2名 ,顺天 、河南 、广东 、福建都各有1名 ;其余省份巍科人物均为0 。可见高级人才主要出自江南 、浙江两省 ,其
余省份寥寥无几 。实施分省取 政策之后 ,巍科人物最多的省份仍属江南 ,其次为浙江 ,其余省份屈指可数 ,但是福建 、江
西 、直隶 、山东的巍科人物稍有增长 ,不再为0 。从中看出 ,分省取 政策对高级人才的分布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 ,高级
人才仍主要出自江南 、浙江两个经济发达省份 ,其余省份极少 。
为了识别经济发展水平对巍科人物分布的影响及程度 ,并衡量实施分省取 政策前后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实力提升的影响 ,
本文参考第四部分实证模型用巍科人数替换进 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 ,其他解释变量如前假设不变 ,模型 (5 )、模型
(6 )、模型 (7 )仍然是逐步回归的混合OLS 。回归结果见表6 。
表6结果表明 ,巍科人物的涌现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而且分省取 制度对于巍科人物的分布影响不显著 ,这
也正好说明清代除分省取 政策 ,还有凭文取 的分配原则在发挥作用 ,只有那些卓越的考生才能在会试 、殿试中脱颖而
出 ,而这些人显然不会受到分省取 这种带有倾向性的录取政策的影响 。所以 ,政府干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落后地区的
中式人数 ,缩小其与发达地区中式人数间的差距 ,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落后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提高 人的素质 ,也无
力改变高级人才的分布不均衡现状 。
可见 ,尽管清代的分省取 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各省份进 分布的差距 ,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德国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上).pdf
- 德国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下).pdf
- 德国景观规划对中国“多规合一”的启示(上).pdf
- 德国景观规划对中国“多规合一”的启示(下).pdf
-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上).pdf
-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下).pdf
-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中).pdf
-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审查制度考察——一项议会存续优先保障的制度设计(上).pdf
-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审查制度考察——一项议会存续优先保障的制度设计(下).pdf
-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审查制度考察——一项议会存续优先保障的制度设计(中).pdf
-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教育不平等与政府干预——基于清代康熙年间分省取士制度的量化历史分析(中).pdf
- 地市供电公司卓越绩效模式应用研究与实践——以重庆市电力公司南岸供电分公司为例.pdf
-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2016年贵州大方“7·01”山体滑坡事件(上).pdf
-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2016年贵州大方“7·01”山体滑坡事件(下).pdf
-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2016年贵州大方“7·01”山体滑坡事件(中).pdf
- 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研究——以支付宝为例.pdf
- 第一代返乡农民工养老资源供给及风险感知研究——基于江苏省淮安市的调查分析.pdf
- 第一量子矿业公司发展对中国矿业公司的启示(上).pdf
- 第一量子矿业公司发展对中国矿业公司的启示(下).pdf
- 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脱钩分析(上).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