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王衡《没奈何》杂剧的思想艺术特色.docVIP

浅论王衡《没奈何》杂剧的思想艺术特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王衡《没奈何》杂剧的思想艺术特色 摘要 明朝万历年间是诸如杂剧、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一个转型期,王衡作为明代后期的杂剧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也独具特色,本文试以杂剧《没奈何》为蓝本,从表达内容上即对现实困境的思索和对官场环境的复杂态度,从表现方式上由明代中期杂剧的愤激骂世转向后期杂剧的冷静劝世的特点来说明王衡写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关键词 无可奈何;劝世;苦闷 王衡(1561-1609),生活在万历中朝以后,是明代后期杂剧作家代表,明代沈泰编的《盛明杂剧》中选有陈与郊的《袁氏义犬》,在此杂剧中便载有王衡创作的《葫芦先生》,又名《没奈何》,据《袁氏义犬》中一戏子介绍:“新的(杂剧)是近日大中书令王献之老爷编的《葫芦先生》”王衡父亲王锡爵在朝廷身居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陈与郊便以王羲之、王献之比王锡爵、王衡父子。因而称王献之所编《葫芦先生》,实则指王衡所作。王衡将其自身与时代的无奈融入杂剧之中,表现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困境的无奈。 一 对现实的生存困境的思索: 在《没奈何》中,王衡让弥勒佛化作葫芦先生,在街头卖卦,没奈何问卦。借二人的问答把世上诸多营生一一否定,说明“世上没有个得意人,没有个得意事”。人活着没奈何,成仙也不是明路,死了倒是干净,只是死了也怕是做个苦鬼而已,无论是上天入地、彼岸或是此岸,人似乎都不得生存,最终,没奈何只得跟着弥勒佛跳进葫芦里,至于这个葫芦里是个什么世界?我想正如现实中并没有这个葫芦的存在一样,世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本就是无法摆脱的。 《没奈何》开篇,王衡就借弥勒佛的嘴点透了世上人“痴的痴、乖的也痴。苦的苦,乐的也苦。”的残酷事实,永远要承受“须弥山载不起的愁,恒河沙流不尽的泪”,作者认为,大凡是这俗世人,活着本身或许就是一件“没奈何”的事,无论是在王衡生活的明朝,还是现今当下,人们不是忙着去活,就是忙着去死,区别只是只是有的人痴傻糊涂一生,有的人机关算尽一生,有的人穷苦清闲一世,有的人得势风云一时,却终是苦。 王衡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经商之风尤盛,因而没奈何自知高不成低不就之时,问弥勒佛的第一件勾当便是经商买卖,只是王衡借弥勒佛的嘴表明:且不怕经商过程的艰难,只是一是累岁经年,背井离乡,只是赚钱,失去了与家人的天伦之乐,二是赚钱容易守财难,明有鸡鸣狗盗之徒,暗有贪官污吏之类,机关算尽,谎借官司,活生生治你个倾家荡产,更有牢狱之灾。求富贵得如此下场,倒不如远离是非,做个不让人惦记的无用人,在钱与命之间,还是先保命的好,正是:“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于是,没奈何开始换个活法,做一些下段事,走一条向下的营生。可这些下段事诸如郎中、相面、地理、卖卦先生都不是好干的,甚至干些“水底下的事”,“一主横财,快活一生”,都被弥勒佛一一否定,且不论放纵酒色财气的后果,只是快活不会是一辈子的,欢愉太短,福祸交替是人生常道。 向下的路行不通,没奈何就立志走向上的路:为官,做官有职位高低之别,或者做个“取货不追赃,杀人不偿命”的小官,弥勒佛却说不好,“低处望高处,夸人还要求人;大虫欺小虫,赔钱又须赔气”,“且莫说闲话,你起早苦么?等客倦么?打躬腰痛么?奉承人忸怩么?”,在王衡看来,为官便件件不算小事,件件不是易事。或者做个九卿三阁老之类的贤臣,确是更难,伴君如伴虎自不用说,但见朝廷腐败,弊病丛生,却只能做个“说不出的哑子”,更遑论救百姓于疾苦。 或者做一青史留名之人,这虽是好的志向,但却越发难了,王衡毫不避讳地指出,在如今这世道,岂是做个好人就能青史留名的,一则这些后生刀笔早就颠倒史实,不辨是非了,“颠沛忠臣,乱离烈女,山林隐士,州郡好官,不知埋没了千千万万”,二则另有家大势大、名门望族的后生晚辈早就占了名册,哪有你势单力薄的一个好人的分。正是“名千载,不如这酒一杯。” 王衡出生世家,名门望族,没有被酒色财气四字冲昏头脑,反而是愈加清醒的意识到人们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这种困境并不是王衡之类独有的,也不仅是因为王衡自身命运多舛而产生的,而是每一个人,来到俗世所无法避免的困境,这种困境在明代万历时期,因为朝廷的弊病丛生而尤甚,但是,这种生存困境绝不仅仅是在王衡生活的年代,而是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具体困境而已。 二 对官场的讽刺批判 明代中后期的文人杂剧家相当部分是高雅的文士和显官。据统计,剧作者中进士及第而做显官的共有三十三人,这三十三人中有榜眼二人,其中之一就是王衡,这些杂剧家历经官场沉浮,他们对官场环境的党派争斗、尔虞我诈是有深切感受的。在《没奈何》中,王衡就借弥勒佛之口着重批判了一些捕风捉影、妄加罪名的言官: 〔生〕我有一件热营生,教了你罢。 〔丑〕是甚么? 〔生〕不如张着大眼,开着阔口,寻个州县退下积年书手,与他算计,拣某件事、某个人,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