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高德育教育 塑造阳光人生
—浅谈提高聋生的德育有效途径
摘要:聋生需要安全和保护,才能去创新;聋生需要支持,才能获得独立;聋生需要引导,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品德教育对聋生来说,至关重要。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这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关键词: 聋生 语文 德育 情感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草稿)》中叙述“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聋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聋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由此可见,语文老师的教学与德育教育密不可分。事实上,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作为聋校八年级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我,认为遵循着“来源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具体有如下几种有效途径: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率作用是教师工作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榜样的示范来直接影响学生。(明)钱琦说“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教师的道德品质﹑行为作风﹑性格习惯,对学生都有熏陶和感染作用。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丧失听力,但却智力正常的孩子。在他们纯洁的心目中,教师是学习的楷模,人格的榜样,形象高大,值得钦佩。如果教师符合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确实是“不令而行”的;反之,如果教师不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只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么学生当然就会“虽令不从”了。所以从事教育这一职业的教师就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
二﹑身边做起,积小成大
三国刘备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事实上,聋生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多是小事﹑琐事,而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是积淀﹑培植﹑引导良好行为的绝佳时机。韩愈在《师说》中写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聋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认识—实践—自觉行为—品质”。哪怕是“弯腰捡张废纸”或“随手关紧水龙头”等司空见惯的小事,都能体现聋生纠正和克服生身上那个不良行为的萌芽点。
抓小事,让学生积“小”成“大”。教师要对聋生言行上的“亮点”及时褒奖,大力宣扬,弘扬正气,积淀聋生的德育素养;对聋生表现出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教育,帮助聋生克服﹑纠正错误,让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融入聋生的心灵。只有这样,聋生才不会因“小”失“大”,而日复一日,铢积寸累,必将会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
三﹑激发情感,培养品质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聋生对道理﹑现象真切的情感体验,激发聋生心田中情感的涟漪乃至浪花,并引导其将此情升华为学习的动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根据心理学和道德学研究发现:情感因素是个人品德形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中介。德育,特别是道德观念的教育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情感过程。例如,我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感受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学生获益匪浅,叶圣陶先生一度成为他们道德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
四﹑开放课堂,实现体验
(英)弗兰西斯·培根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聋校语文教材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与培养学生品德密切相连。例如《搭石》一课,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方整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的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其实,教师只要以教材的基本观念为依据,以课堂为依托,引导聋生在课余生活中通过眼睛去观察﹑ 分辨﹑ 思考﹑ 自觉主动地认同接纳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走进社会,解读生活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聋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亲身感受课文所讲内容,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指导行为实践。如教学《大家都在学》之前,我带领聋生利用双休日到附近的福利院,玻璃厂访问或了解大人们的工作﹑学习情况,让聋生真切地感受到“学无止境”。
引导聋生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生活,用自己的行动去解读道德,就产生许多情感体验,培养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情感的体验﹑实践的游历使聋生发展和成长必不可少的要素。
总之,在聋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初二政治培优补差工作计划(通用9篇).pdf VIP
- 2023年最新资料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精练】.docx
- 国内长视频行业市场分析.pdf VIP
-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研究(本科)》在线作业.docx VIP
- 2025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模拟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2010款捷达全车电路图.pdf VIP
- 家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施工方案.pdf VIP
- 5eDnD_凡戴尔的失落矿坑_模组_中译(二校).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长视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和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ocx VIP
- 政府车队公务车辆定点维修采购项目招标文件参考修改模板范本.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