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复习).docVIP

2019年10月16日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复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2019年10月16日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中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9年中考江苏徐州卷】古诗词鉴赏。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技法、内容、意境、思想感情等。A项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项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C项正确。D项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不是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故选C。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炼字角度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临”“观”的妙处。 2.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这首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是如何体现“有吞吐宇宙气象”的。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中“阔”字的妙处。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①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②,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②碧毯线头抽早稻: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好像碧绿的毯子上的线头。 1.《春题湖上》和《钱塘湖春行》都是白居易任职杭州时所作,本诗中“ ”二字与《钱塘湖春行》中“最爱”一词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情有独钟。 2.“月点波心一颗珠”向来被认为是诗人的神来之笔,说说它妙在何处。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坡① 苏轼(宋)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大而多的山石。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出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是全诗的铺垫。 B.“市人”指城市之人,隐指追名逐利奔走于仕途的人;“野人”指乡野之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C.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小诗以寻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为乐,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仍泰然自处,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D.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字”的来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 兴 (唐)武元衡【注】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 B.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借梦抒情。 C.诗题为“春兴”,通过对写雨过天晴后成荫的杨柳和黄莺等意象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D.全诗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构思精巧奇特,语言平白浅直。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一) 1.“临”字写出诗人立足之高,所看到的景物自然非同一般。“观”字点题,而且是全诗的诗眼,统领全篇,引出一系列的壮阔画面,体现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临”点出了诗人的立足点,“观”字统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