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四章-第二节(元明清文学理论批评)格调、性灵、神韵.pptxVIP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四章-第二节(元明清文学理论批评)格调、性灵、神韵.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元明清文学理论批评第一节 概述:文化总结时期的文论繁荣第二节 格调、性灵、神韵第三节 义法与文言第四节 辨词体与尊词体第五节 叙事与传神第六节 意趣神色与本色当行 第二节  格调、性灵、神韵第二节 格调、性灵、神韵一、复古与格调二、“童心”与性灵三、“情景”与“神韵”四、“理事情”与“才胆识力”一、复古与格调(一)明代的格调说 明代的李东阳首次将“格调”明确作为一个论诗标准使用。“今泥古诗之成声,平侧短长,句句字字,摹仿而不敢失,非惟格调有限,亦无以发人之情性。”——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从品评诗的格、调出发,借以区分各个时代诗歌的特点,并且强调从前人的文学经典中去寻找理想的格与调,从而达到尊唐抑宋的目的,这是明代前后七子的重要论诗主张。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李梦阳《潜虬山人记》(二)沈德潜的格调说沈德潜受明代前后七子的影响,以及在自己总结、体味唐代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论诗也力主“格调”,并提倡“温柔敦厚”,形成了他自己的关于格调说的系统话语,成为清代格调诗论的主将。 沈德潜(三)“温柔敦厚”诗教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沈德潜在继承前代“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同时,将温柔敦厚与格调说相结合,强调学诗者在格调上要崇奉唐人,而在思想及精神内涵上必须继承《诗经》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秦、汉以来,乐府代兴;六代继之,流衍靡曼。至有唐而声律日工,托兴渐失,徒视为嘲风雪,弄花草,游历燕衎之具,而“诗教”远矣。学者但知尊唐而不上穷其源,犹望海者指鱼背为海岸,而不自悟其见之小也。今虽不能竟越三唐之格,然必优柔渐渍,仰溯《风》《雅》,诗道始尊。——沈德潜《说诗晬语》二、“童心”与性灵(一)公安派及之前的性灵说 性灵说的思想渊源,除了受中国传统心性论的影响而外,还深受大乘佛教涅槃学说佛性论的影响。从先秦到两汉,人们通常使用“性情”(或“情性”一词)来评价作家主观情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谢灵运、颜延之、刘勰、锺嵘、颜之推、庾信等作家、批评家都曾频繁运用“性灵”一词,其意略等同于“性情”,主要指作家的思想感情。公安三袁“性灵”思想的形成与他们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语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李贽所提倡的“童心说”,及其对程朱理学的激烈批判,直接影响了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的诞生。弟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袁宏道《叙小修诗》(二)袁枚的性灵说清代性灵说的代表是袁枚。他与赵翼、张问陶三人,并称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袁枚所言的“性灵”,多与“性情”有关,是其反道统,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重要理论工具。 “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袁枚《随园诗话》三、“情景”与“神韵”(一)情景说 情景是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情,有时也称志、思、意,指人的思想、感情、意念等一系列精神活动;景,有时也称物、象、境,指自然界各种物象。情与景分别代表了诗歌创作的主体和客体。王夫之从诗歌创作的不同视角反复探讨情景之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辩证色彩的观点,使得传统的情景说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和更高的思辨性。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比亦不容雕刻;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天情物理,可哀而可乐,用之无穷,流而不滞。穷且滞者不知尔。——王夫之《姜斋诗话》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情者,如“长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影静千官里”,自然是喜达行在之情。情中景尤难曲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凡此类,知者遇之;非然,亦鹘突看过,作等闲语耳。——王夫之《姜斋诗话》(二)神韵说王士禛在评诗、论诗时使用“神韵”一词,以此来强调精神与气韵的统一,使之成为他所标举的诗学思想的第一关键词。汾阳孔文谷云:“诗以达性,然须以清远为尚。薛西原论诗,独取谢康乐、王摩诘、孟浩然、韦应物,言‘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清也;‘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远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清远兼之也。总其妙在神韵矣。”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拈出,不知先见于此。——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八王士禛四、“理事情”与“才胆识力”在清初的诗坛上,叶燮的《原诗》也为人所重。它是继刘勰《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