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艺术·声无哀乐论.pdf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艺术·声无哀乐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艺术: 声声无无哀哀乐乐论论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声无哀乐论》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声声无无哀哀乐乐论论 字数:5062 《声无哀乐论》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 「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 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 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问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 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 训,请闻其说。   主人应之曰:斯义久滞,莫肯拯救。故令 世滥于名实。今蒙启 导,将言其一隅焉。幅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章 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 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及宫商 集比,声音克谐,此人心至愿,情欲之所锺。古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 极,故因其所用,每为之节,使哀不至伤,乐不至淫,因事与名,物有 其号,哭谓之哀,歌谓之乐,斯其大较也。然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哀云哀云,哭泣云乎哉?因兹言,玉帛非礼敬之实,歌舞非悲哀之主 也。何以明之?夫殊方异俗,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 听歌而戚。然其哀乐之怀均也。今用均同之情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 之无常哉!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 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哀切之言。言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 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夫哀心藏 于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 象之和声而后发,其所觉悟,唯哀而已,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自己哉? 风俗之流,遂成其政。是故国史明政教之得失,审国风之盛衰,吟咏情 性以讽其止,故曰 「亡国之音哀以思」也。夫喜怒哀乐,哀憎□惧,凡 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夫味以甘苦为 称,今以甲贤而心爱,以乙愚而情憎,则爱憎宜属我而贤于宜属彼也, 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则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 怒味哉?由此言之,则外内殊用,彼我异名。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 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名实俱去,则尽 然可见矣。且季子在鲁,采诗观礼以别风雅,岂徒任声以决赃否哉!又 仲尼闻韶,叹其一致,是以咨嗟,何必因声以知虞舜之德,然后叹美 耶?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   秦客难曰:八方异俗,歌哭万殊,然其哀乐之情不得不见也。夫心 动于中而声出于心,虽托之于他音,寄之于余声,善听察者要自觉之, 不使得过也。昔伯牙理琴而锺子知其所志,隶人击磬而子产识其心哀, 鲁人晨哭而颜渊察其生离。夫数子者,岂复假智于常者,借验于曲度 哉?心戚者则形为之动,情悲者则声为之哀,此自然相应,不可得逃, 唯神明者能精之耳。夫能者不以声众为难,不能者不以声寡为易,今不 可以为遇善听而谓之声无可察之理,见方俗之多变而谓声无哀乐也。又 云,贤不宜言爱,愚不宜言憎,然则有贤然后爱生,有愚然后憎起,但 不当共其名耳。哀乐之作,亦有由而然,此为声使我哀,音使我乐也。 茍哀乐由声,更为有实,何得名实俱去耶?又云,季子采诗观礼以别风 雅,仲尼叹韶音之一致,是以咨嗟,是何言欤?且师襄奏操而仲尼□文 王之容,师涓进曲而子野识亡国之音,宁复讲诗而后下言,习礼然后立 评哉?斯皆神妙独见,不待留闻积日,而已综其吉凶矣,是以前史以为 美谈。今子以区区之近知,齐所见而为限,无乃诬前贤之识微,负夫子 之妙察耶?   主人答曰:难云 「虽歌哭万殊,善听察者要自觉之,不假智于常 音,不借验于曲度」,锺子之徒云云是也。此为心哀者虽谈笑鼓舞,情 欢者虽拊膺咨嗟,犹不能御外形以自匿,诳察者于疑似也,以为就令声 音之无常,犹谓当有哀乐耳。又曰: 「季子听声以知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